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2)

    台湾佛教 史资料──上篇曹洞宗史〉(《台湾佛教》25之 1,民国60 年11月30日)中云︰“沈本圆和尚天资聪明,善作道场,本 寺(灵泉寺)三宝殿落成(系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745999.html
  •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

    ,然應化因緣一但結束,則灰身證空;別教菩薩為顯中道,則出假自在受生,終不住空;圓教即真、即假、即中三諦圓修破假,圓伏無明。 (二)入假觀[60] 根性 ...72页中  [57]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73页上  [58]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73页上  [59]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73页上  [60]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79页上~下  ...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346009.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清净’,而解说空性本净为‘阿摩罗识是自性清净心’,显然是从‘真如无差别’,心与空性无二的立场而说。[60](四)、阿摩罗识是遍计依他并遣、境识俱泯的实性真谛的唯识学除了主张“唯识无境”之外,与玄奘不同的...197。[60] 〈论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以佛法研究佛法》,p.288。[61] 《如来藏之研究》,pp.228-229。[62] 真谛为贯彻“一切唯识”的原则,而提出阿摩罗识,以及阿摩罗识即...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

    思想的同质可以互摄,故他的心理倾向,一直是退隐和修道的;日后他也未如其他左派王学弟子积极深入社会讲学(注60),其种因在此。万历五年(1577),他出任云南姚安知府。这是他官运渐佳之兆。但他的退隐和...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8.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2)

    。非恐其辟己也,谓其志不在于性命,未必能开我之眼,愈我之疾。”见氏著《李温陵集》卷一,后收于《焚书增补》一,页二五三。  (注 60) 狄百瑞(Theodore de Bary)著,李弘祺译,《中国...一九八五年),页一九○。  (注170) 同(注169)   321页  (注171)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页七三。  (注172) 同(注 60)   (注173) 江灿腾,“晚明佛教复兴运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9.html
  • 佛概念之研究与深思

    华严经第四如来名号 品,大正9, PP.418-420中;新华严经,大正10, PP.58-60 上;摄大乘论释第十五,大正31, P266 20.见于大般涅槃经第三金刚身品...家 (60),十九岁以前,他接受传统的宫庭教育,文武双全,颇具明 王贤君之概,并娶妻生子(61),若是平常人,则就此心满意足, 为天下尊,然他有日出游,目睹生、老、病、死之无常与痛苦...

    张 瑞 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946205.html
  • 观音菩萨的形像研究

    盖当时所创作者以佛像为主,佛像又以释   60页   迦牟尼佛为多,菩萨像则以弥勒菩萨较盛行,观音像之题材  尚未为多数人所信仰。  在魏晋南北朝的石窟寺院中,已有部份开始雕作观音了  ,比方如...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746241.html
  • 支谶译经“法师”考(2)

    法”,意义上应该不是佛法中的“法”。除此之外,无 其他他更早出处可寻,因此大致可认为佛经中“法师” 一词是外来语。 页60 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446254.html
  •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2)

    三十七区分(satatimsa pabhedato)。60  (二)以“七觉支”为主轴的分析与综合  依《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对法所论︰  问︰“菩提分法名有三十七,实体有几耶?”答︰“此实体有十一或十二...] 大正.1,584a14f. 《M.10》作︰‘有关于五受阴之法,随观法而住;有关于六内、外入处之法,随观法而住。’Ⅰ.60-1~61-7  [33] 大正.1,584a-6f.  [34] 大正....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046274.html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1)

    的两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59]堪称此类著作的权威鼻祖,迄今仍有参考价值。[60]由于有如是之行家在牵线和向导[61],加上人选适当、学养深厚[62],所以日本佛教代表团足迹所访之处皆大受欢迎。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