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26]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27]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28] 《高丽藏》册45,页258上。
[29] 《高丽藏》册45,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
-
rdquo;29,使社会进步、迎新、向上之意。当社会国家不断随时代行进而谋求发展,佛教更要以观机逗教,契理契机为原则,适应当代科技、文化,而改进弘传的方法。佛光山数十年来不断将佛教弘法现代化,从寺院传统...之一。
28 出自《什么是佛学》;《太虚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页59。
29 陈兵著,〈正法重辉的曙光〉取自《佛学研究论文集─人间佛教》,页94,2001年,财团法人佛光山...
释觉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2351445.html
-
文偃)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29]这里文偃并不是有意贬低佛祖,而是按照禅宗的说法来讲,重要的是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要求众人不要去执著外在的...镇海陈修榆题写书名。
[28] 《虚云法汇》。
[29] 《云门广录》。
[30] 《云门广录》。
[31] 《虚云法汇》。
[32]明智旭《阅藏知津》。
[33] ...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051475.html
-
他离开天目山,游历皖山、庐阜、金凌等地,并先后于庐州弁山及平江雁荡山结庵而居。[27] 他每结草庵,皆名之为“幻住庵”,表示依“幻住三昧”而住。[28] 当时“学者辐凑”,[29] 僧俗四众由四方来聚...碛砂藏》册37,页510中22-25)。 [28] 参明.朱时恩编《佛祖纲目》卷40(《卍续藏》册146,页414丙9-12)。 [29] 见〈中峰行录〉(《碛砂藏》册37,页510中...
释有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551523.html
-
在《请观音三昧仪》里提到:
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观音、十方佛前,普与众生归命忏悔。[29]
...21,《大正藏》册8,页369b。
[28] 《华严经》卷20,《大正藏》册10,页107a。
[29]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大正藏》册46,页971c。
...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28]这和《新唯识论》语体本 <功能上>所说的“体用虽不妨说,而实际上,毕竟不可分”[29]是同样的理路,此一共同的理路应表达为“体用不二而可分,分而仍不二”。 林安梧在《存有、意识与实践》一...用。此乃证真之谈。所以体用可分,而实不可分。此意只可向解人道得,难为不知者言也”,参见《体用论》,台北, 学生书局,1976年,页105-106。 [29] 《新唯识论》语体本, 页115。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951601.html
-
接到镇澄的“不迁驳草” (案:即《物不迁正量论》卷上),而回信表达一些不同的看法。他的反驳意见可概述如下: ?如果就镇澄所理解的〈物不迁论〉角度来看,镇澄的那些驳议“按名责实”,或可成立(注29...论式(注29) :A、物是有法不迁......宗B、各住真空即寂之性......因C、如江河祝注即湿之静流......同喻D、汹涌奔波随风之动浪......异论 这样的论式,其关键处在“因”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051616.html
-
28)。
陈荣捷甚至还引用了一位比丘尼──Miao Tan(妙昙?)(注29)的自白(注30),归纳出中国比丘尼出家的八个主要原因:(一)直实且深刻的信仰;(二)因奉献、疾病、失养、无人照顾,... 文殊出版社,1987,页104-105。
(注29)这位比丘尼的名字──Miao-Tan,原书并没有中译。
(注30)这一自白名为〈个人对于比丘尼改革的看法〉,刊于《海潮音 》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8.html
-
后世弟子(注28)。所以道士常就“老子从三皇已来,代代为国师化胡”,论断道优佛劣(注29)。最后,道教既为中国本土宗教,对于外来的佛教,亦可用儒家古圣先王的“道”之历史性对佛教展开攻击:“盖闻三皇、五帝...
阮忠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19.html
-
仍乐禅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俱出家。[29] 慧皎和僧祐对于耆婆的描绘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关键的。僧祐的文本中相关段落如下: 王有妹,年始二十,才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