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藏的二谛论明显有超出中观二谛论的地方。本文即试从吉藏二谛论所依据的《中论》二谛思想,来探讨并评述吉藏的二谛论。 关键词: 1.于教二谛 2.中道第一义谛 3.四重二谛 页80 A ... 3. 如吉藏在《二谛义》卷上即开宗明义引其师法朗之语说:“此四论(指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虽复名部不同,统其大归,并为申乎二谛,显不二之道。若了于二谛,四论则焕然可领。若于二谛不了,四...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251679.html
-
,1985年6月。 2. 书同前,页277、325、372。 3. 书同前,页277、292;另参阅Etienne Lamotte拉蒙特著,郭忠生译,《维摩诘经序论》,页36~37,南投,谛观...鸠摩罗什 第十四册 3. 说无垢称经 唐 玄奘 第十四册 4. 说无垢称经疏 唐 窥基 第三十八册 5. 历代三宝记 隋 费长房 第四十九册 6.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 彦悰 第...
蒋武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351680.html
-
僭用华严十玄门之名义,为这些知识面向赋予扼要的描述与说明,一方面藉此展示动用传统佛学资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可作为建构佛学研究方法学论题之跳板。 关键词:1.佛学 2.方法论 3.典范 4.进路 ...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1.html
-
佛教式的精神觉悟来超越生死,而迈向解脱境界。 关键词:1.《三言》 2.死亡 3.佛教 4.觉悟 p. 442 一、前言 佛教的死亡观,在传统中国死亡观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佛教追求的理想国度...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4.html
-
为本的人生,将使人更加的客观、尊重与和平。“空诸行”,即大乘般若“空”的教育,也是最究竟、最圆满清净的教育。
3. 弘扬佛法之中道行
“空”的义理,揭示了宇宙人生真实的现象。世间现象皆由“...
释印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451762.html
-
郭良鋆,《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2.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3.洪润植,〈韩国之佛教仪式与佛教音乐〉,《...
杨民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851809.html
-
不了了之呢?
3. 有关侍佛不周的问题
关于侍佛不周的问题主要是指大迦叶责备阿难让女众先礼佛遗体而导致泪污佛足,并示佛之马阴藏相为女人观之二事。除此之外,尚有不请佛住世,佛索水不与及足踏佛衣等三过...
释智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351817.html
-
,可以在每个地方跟随佛陀,所以他所知道的法戒,也可能比比丘尼多。如Ubon vanna比丘尼的例子。[59]
3. 让比丘尼以全部精神照顾比丘尼,不需另花时间来考虑...
蕭貞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5.html
-
理学家的判定是可以成立的。 3.境界之培壅:敬与静,或止与定。儒、佛在世界总观和终极追求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在修持方法,即在培育各自所企望的那种心理环境、精神境界的路数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站在理学以外...
崔大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451841.html
-
建立新人生观的参考。 七 参考书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台北时报文化公司,1989年版。 2. 张节末,《禅宗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3. 《楞伽师资记》,卷一。 ...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55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