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78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中观论疏》卷2,《大正藏》卷42,页32上)关于吉藏的无得思想,参阅平井俊荣,上引书,页406─418;廖明活:《嘉祥吉藏学说》(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页45─60。   3. 《二谛义》卷...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唐代安西榆林25窟之卢舍那佛

    佛洞、西千佛洞、水峡口千佛洞、五个庙石窟、旱峡石窟、大坝石窟及昌马石窟等。  2. 窟的数量依据敦煌研究院所编《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1997年出版。第25窟之编号依张大千编为第17窟。  3. 斯坦...

    赖文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5.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1)

    --------------------------------------------  3. 参考《江西宜黄南岳欧阳氏五修宗谱》。又徐清祥所著《欧阳竟无评传》依此谱于欧阳家事考订甚详,本节颇多参考...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6.html
  •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

    Buddhist Studies,1987,§§1.3.0-1.3.2。  2. 胜吕信静:<?-??识?唯识无境>(《佛教学》,16,1983),p.2。  3. 胜吕信静:<?-??识?唯识无境>,pp....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752378.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2)

    杂色裹珠。  3. 别教视“不但空”为最究竟的道理:如云外月。   在这三个重点当中,灌顶(智顗?)以颇梨珠(玻璃珠)比喻藏教的“但空”道理,乍看为真,细看则知并非真实。   其次,灌顶以杂色裹珠比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1.html
  • 智军的《见差别》蕃本试译(下)

    ------------------------------------------------  3. ’jig(德格版)。  4. du(德格版)。  5. la(德格版)。  6. 底本(北京版...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152385.html
  • 禅七

    深信因果,2.严持戒律,3.坚固信心,4.决定行门。而后说明参禅方法中,以「话头与疑情」和「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是其禅法之重心。何谓话头?《法汇》上说:「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752575.html
  • 佛教如何看待宇宙

    社区:http://b3.club.163.com/viewArticleByWWW.m?boardId=religion&articleId=religion_1074181b4ad552c...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252758.html
  • 法源寺贞石录(1)

    碑文(除少数与史料无关文字),并将诸家考订文字摘录于后。  3.所录碑文,其中有原石已佚又未访得拓片者,只得据他书转引,其余均以北京图书馆所藏拓片为主,进行抄录。  4.摘录诸家考订文字只拣取有关部分...

    王巽文 徐自强 冀亚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5652858.html
  • 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

    的贪求,要达到一种目标,必须择正当的途径;   2.对一切人和一切事不起嗔恨心,而是要体现慈悲和平的精神;   3.对于一切观念中的偏狭、执著与颠倒,须以契入实际的智慧求充分的转变,不局于一隅,自...及其他先贤的论述等;   3.作为教团所必需的宗派的教义、教理、规章制度、寺院活动,以及在家信众的相应组织;   4.面向全社会的佛教的文化和社会活动。   这是表示佛教的社会学的各个层次。佛教...

    吴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95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