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朝佛家美学--以宗炳畅神说为中心的研究

    面上的山水之形;“以色貌色”即以山水本来之色,绘为画面上的山 水之色(注50),以绘画为媒材,在理解上,是胜过于书写文字的。 以“况乎”二字来引领底下四句,...认识论----言象意之辨〉。 注 50 以上解释,采用陈传席先生的注释,见氏著前揭书,页133。 注 51 见氏著前揭书,页13。 注 52 前揭书,页...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明画论诗化与禅宗之关系

    主张不相应,故深诘 页260 之,此种理论思想并无法开出诗歌来(注49)。 降及北宋,“以禅喻诗”及“学诗如参禅”之说,尚未成为一句口头禅,至南宋则普遍以参禅来拟喻诗歌创作(注50),究竟禅与...。注41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四。注42 同上卷三十三。注43 《高僧传》卷十,收入《大正藏》,页50,336下。注44 何国诠《中国禅学思想研究》,页312。注45 同上书,页312曰:...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1)

     (之义),所以法身就是诸法的聚合;因立果名故。问:为什么说是因呢?答:因为法身是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的依处。”又说:“因此,所谓‘法’,是指种(因);所谓‘身’,是指体性。”此法身分为四种(注50)。...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吕本中与佛教

    43,〈刘胡诸儒学案〉,页 49。吕 本中对刘勉之的评语有“老大多材十年坚坐”之句。 (注44)《宋元学案》卷 43,〈刘胡诸儒学案〉,页 50。参 ...书,书中皆云:夏中答隆礼书,常置 座右,以得为期。又闻,尝录呈左右。(注 50) 如引文中所述,大慧给吕隆礼的信,是写在前一年,于该信 中大慧...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6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那是马鸣(Asvaghosa)著,于西元550第一次被真谛(Pararartha)译为汉文(注50),而于700被实叉难陀(Siksananda)重译。不过,现代的中日学者对其确实性发生疑惑,并倾向于...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他认为僧肇的“不迁”义,是误取此种“相续常”,故于“义左矣”(注 50 )! 至于“性空”与“性真常”,他要如何处理呢?他答覆是这样的:《般若》荡相名“空”。故说法无去来。谓求去来相不可得,...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引文,字序有点不符。 注48 此段经文,不详何卷?镇澄引文,见《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 ,页734上。 注49 同前注。 注50 资料出处,同前注。 注51 这段说明,是镇澄特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1)

    “严格科学”的建立。此中,意识结构的本质分析,主要就是“能意─所意”相关性的建构性分析(注 50 )。胡塞尔在《观念》第一册中的建构性关观念即主要环绕于此。依胡塞尔,事物自身的超越性对意识而言,不过...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

    散失”----换言之,它认为“最后识由自空等”而“业果宛然”。(此彼“结生相续证”)(注50) (4)对质疑的答辩(释妨难)(分两小点介绍) ?解答异熟无穷的质难 有质难曰...,页64-66。注48 同上,卷七、十、十一。注49 同上,卷七、二十二。注50 同上。注51 同上,卷七、十三。注52 同上。注53 同上,卷八、一、二。注54 同上。注55 同注...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245692.html
  • 唯识宗哲理略论

    论》卷二:“地狱成就三无漏根,是种非现。”( 注50)意思是说:在地狱受苦的众生,也可以成就三无漏根(注51) ,这只能是种子, 页101 不可能是现行。 (二)难陀... 注50 《成唯识论》卷2意引《瑜伽师地论》卷2,见《大正藏》卷31 ,第8页。 注51 三无漏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注52 转引自《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卷31,第8页。 注...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