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24]〕学道的功课是减损欲望的生命历程,唯有自己的私心欲望都洗涤净尽了,才可能在公众事务的处理上能做到公心为尚...。 [22]:参见《老子》<第十七章>。 [23]:参见《老子》<第七章>。 [24]:参见《老子》<第四十八章>。 [25]:参见《老子》<第三十章>。 [26]:参见《老子》<第八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056767.html
-
楚,在春秋战国时为五霸七雄之一,全盛时之领域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及四川巫山以东,广西苍梧以北,陕西洵阳以南之地24。比邻巴蜀,在早期中国西南对印度商业文化的活动中,不可不谓得地势之利;加诸...一篇,第十章,第二节。 23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引。 24见《史记》楚世家。 25见王逸九歌序。 26见闻一多「天问释天」,该文发表于《清华学报》第九卷,第四期(民国二十五年一月)。 27...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1456981.html
-
方民间也有举办俗讲的,每年也是三次,纯由社邑共同出资举办。由这些制度可以看出当时帝室与民间对俗讲之重视。24 唐代的俗讲由来古远,外缘冗多,大抵言乃是魏晋以来集转读、赞呗、唱导而成的佛教宣传教义的...说法。「噢!今日生了佛,那么『佛』是「日」的儿子啰!」众人大笑。…… 24参阅传芸子《俗讲新考》。 25《通鉴》胡三省注。 26见《资治通鉴》唐敬宗纪。 27见《佛祖统纪》卷四十二。 2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1656983.html
-
六根□然一世□ 20 。七根贪□多五欲 21 ,八根一生为因从 22 。九根命似当风烛 23,十根死死不流残 24 。 辑考所录《十根》诗,疏误失校甚多,兹据P2831、P2130、果041(北...“因”之别体,“因”为“囚”形误,当校作“一生为囚徒”;丙本、丁本作“长作务牛囚”。 23命似,丙本、丁本作“命如”。 24死死,非是;甲本原作“死去”,乙本、丙本、丁本同。 25庆□新,辑考将...
张锡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356992.html
-
,东汉更盛23 ;晋朝天竺僧耆域“周流华、戒,靡有常所,……自发天竺至于扶南(位于今柬埔寨),径诸海滨,爰涉交、广,并有灵异。既达襄阳,……以晋惠之末,至于洛阳”24;犍陀勒“本西域人,来至洛阳积年”...十六套第一册。 21) 页5。 22) 《汉书 地理志》,王先谦补注本。 23) 《后汉书 南蛮列传》,王先谦集解本。 24) 《高僧传》卷九〈晋洛阳耆域〉。 25) 《高僧传》卷十〈晋洛阳...
张勇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656995.html
-
北京工作,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员、教务处处长。 ①张嵘“塞外名刹梵宗寺”(《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画报社,2004年6月号),第24—25页。 ②扎雅诺丹西绕著谢继胜译《西藏宗教艺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3957010.html
-
《楞严经》看来:“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24]由于识性能流出无量如来,不论是生、佛、净、秽、皆是一心之变现,故而可说心外无佛,是心是佛...
般若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5057020.html
-
观察人专门负责观察行者的持戒状况,以帮助其尽可能的守好戒律;又如,在最难持好的不淫戒方面,我们可提供严格限制异性乃至限制异性图像声音文字接近的修行环境;还可提供24小时红外视频监视服务,以帮助戒断手淫。...
李庆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5757028.html
-
所以佛教被人家误认为宗教,误会这是迷信的,这是非常的冤枉,佛教里没有丝毫的迷信。 信男信女,皈依、恭敬佛、法、僧三宝,福大莫穷,不可思议。精进勤劳修持,则每日24小时中,诸佛、菩萨慈加护佑,关心,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357056.html
-
理解及如何行持净土法门,以确切地达到临终往生极乐的终极目的呢?关于此,则依于不同的经、论及教理思想,而有不同的理论与方法[23] ,诚然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下文主要以净土三经[24] 的思想为根本,分别... [24]指《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及《佛说阿弥陀经》等三部而言。 [25]本文标题为“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云,而未将“本愿念佛”写入者,主要是因为本愿念 佛亦摄入持名念佛之中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95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