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63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传统中国佛教的制度分析

    它们更多的不是出自信仰,而是单位政治的运作。[25] 中国佛教的这一制度构建的行动,虽然影响深远,却不出自于佛教僧团本身的要求,而是梁武帝的恩赐行为,是在固有的世俗权力秩序之中的自我建设。如果没有...录——余英时教授荣退论文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2年,   第66-68页。   [25] 段玉明《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和凡俗之间》,四川:巴蜀书社...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5255474.html
  • 镶嵌型的宗教—社会关系——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一场“反社会”的运动,[25] 十分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宗教的历史变迁路径的曲折。  就宗教的社会形式而言,中国历史上制度宗教与弥散性宗教的内在关系,一方面是相互之间的无界限转换;另一方面,其制度型...,2001年6月。  [25] 杜兰(Alain Touraine)《文革是一场反“社会”运动》,香港《二十一世纪》,总第36期,1996年。  [26] 正是通过宗教象征系统,人们作出肯定或否定;...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0055478.html
  • 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概说

    。他们部很关注佛教的梵语文献。  伯努夫(1801—1852)在少年时代随父亲学梵文,25岁时与德国学者拉森合作,发表了《论巴利语或恒河以东的半岛圣语》论文,33岁在法兰西学院开设梵文课。他的代表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1855486.html
  • 诗话.话禅:解读《清诗话》中的诗禅交涉

    以禅参诗、以禅论诗”四种情况,并分别详细阐述其具体内涵及源流。[25]  此外,关于严羽《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的研究,亦多述其源流及对后人的影响,如郭绍虞先生的《中国诗的神韵、格调及性灵说》[26]、...1989年),页355~360。  [25]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高雄:丽文文化,1994年),页295~323。  [26] 郭绍虞:《中国诗的神韵、格调及性灵说》(台北:华正书局,1981年),页...

    廖恒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1255520.html
  • 近二十年大陆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初步奠定了人间佛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印顺立‘异’,赵朴初趋‘同’,他们对整个人间佛教理论建构各有贡献,而且可相互补充。就佛教现状而言,由于极端世俗化倾向明显,似应强调三位大师的‘同’的一面。”[25...  [24] 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上,《法音》1998年第6期。  [25] 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下,《法音...

    董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1455521.html
  • 原始佛教“无我”观念的探讨

    (22),又强调“自己作恶”“自己清净”(23),即善恶因果应由自己承担,所以解脱是自己的事(24),人应该“先将自己安置于正道,然后诲他”(25),人生理想的成就,非藉他人之力而获取(26)。总之,...云:“净、不净由己,人不能净他。”又经集(Suttanipāta)八一三云:“非由他而求清净。”日本南传大藏经卷二四,页三一五。   (25) “法句经”自己品、一五八。日本南传大藏经卷二三,页四一。...

    霍韬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4455537.html
  • 朝鲜民族佛教的形成及发展

    宗派  知讷(1158—1210),俗姓郑,自号牧牛子,8岁出家,年25在僧科考试中中选,在昌平清源寺学寮读《六祖坛经》,至:“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见闻觉知,不染万像(按,今本作“境”),而真性常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1155552.html
  • 佛教在西方流传及影响

    首先开辟这一领域的是伯努夫和塞纳尔特。他们部很关注佛教的梵语文献。  伯努夫(1801—1852)在少年时代随父亲学梵文,25岁时与德国学者拉森合作,发表了《论巴利语或恒河以东的半岛圣语》论文,33岁在...部,294卷。  414年 后秦僧肇卒。所著《肇论》,为两晋般若学之代表作。  420年 法勇与道猛等25人至中天竺求法。  424年 智猛求法回到凉州译经。罽宾僧求那跋摩停于阇婆国,王与王母归依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1655555.html
  •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1)

    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25]  八识心王、及各各相应心所,皆能从自体转变 (变现) 出来似有实无 (似实实假) 的相分和见分。见分是能认识的作用,相分是似外境的影像,依此二分施设 (...

    宽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955697.html
  • 继承批判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如果能遇到符合‘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的禅修法门,您会不会也学学看?”[25]这些话衬托出性广法师认为她所提出的“人间佛教禅法”与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有着“从事禅观修持”与“未...指印顺法师。  [25] 释性广《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三至六  [26] 释性广《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十四  [27] 释性广《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四一二  [28] 体证  [...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75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