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1)

    :信亦不通,书亦不达。去时蒙和尚许个鈯斧子,便请。原垂一足,师礼拜。 [50]   这则公案,原出《祖堂集》,原文是:   思和尚问:彼中有信不?师对曰:彼中无信。思曰:有回报也无?对曰:信既不...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49.html
  • 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

    」[50]   这种寓教化于感应的故事俯拾皆是,同时也可以从诸多以「观音感应录」为名的内容分类设计中看出,如万叔豪的《观音灵异记》中有「劝善惩恶」专章,包括「业报之灵异」、「瘅恶之灵异」、「嘉悔之灵异...觉世旬刊》,176期,1962年4月。  [48] 毛惕园,前揭书,页188。  [49] 《观世音月刊》,第二期。收于毛惕园,前揭书,页180。  [50] 同前注。  [51] 万叔豪,前揭书,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051982.html
  • 欧阳竟无思想中的三个论题

    欧阳竟无思想中的三个论题  龚隽  [北京]哲学研究,1999年第12期  50-58页  --------------------------------------------------------------------------------  作为知识形态的近代中国佛学的诞生,欧阳竟无为的出现,无论从学术方法、思想创发的深度还是系统方面,都可以说是值得注意的现象。章太炎说他“所见深...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752050.html
  • 无明本性与昭明德性——论熊十力形上信念的抉择

    无明本性与昭明德性——论熊十力形上信念的抉择 陈文庆 [兰州]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3-50页 -------------------------------------------------------------------------------- 【英文标题】 On Xiong Shi-li's Pursuit of a Metaphysical Faith...

    陈文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852052.html
  • 熊十力范畴说释论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50页。)可见,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但康德与熊十力都认为客观外物是有的,只是他否认我们对客观外物的实在感,否认所与即是客观的呈现。...

    刘广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052054.html
  •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二)

    涉及唐代律、律疏、令、令式表、格等方面。其《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年),辑录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律、律疏、令、格、式、令式表等法典和制敕、判、牒、案卷等法律档案共50件,并对各件...

    郝春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252059.html
  • 熊十力的佛学观

    ]同上书,第48页。   [④]同上书,第48页。   [⑤]同上书,第50-51页。   [⑥]同上书,第52页。   [⑦]《熊十力学术论著集之一·新唯识论(语体文本)》,...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652067.html
  • 净土宗义探讨序言——关于净土本愿法门与二力法门(2)

    无边,三力都在专念六字中。  《观经》中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我迷闷了50多年,“深心”该有多么深?怎么深呢?一生迷闷不解。  善导大师著的《往生...

    释圣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852193.html
  •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

    道理。但有的人认为是用空来否定这眼见着的事实——明明有事物的变化、运动,就被它“空”掉了。因此,有人就给它安上否定主义的头衔。古印度的正理学派[50]就曾对空义提出过质疑,“若一切无体,言语是一切,...49] 僧肇著,《物不迁论》,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五册,页151中。   [50] 正理学派:又名尼夜耶学派,梵名Nyayika,意译为正理、因论、因明、因明处等。印度六派哲学之一。以尼夜耶经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452254.html
  • 智顗的二谛思想

    9   引文一开头的“幻有、幻有空不空二谛”,事实上包含三种二谛,亦即包含通、别接通和圆接通等三种二谛。 注10这三种二谛的俗谛,都和通教的俗   页50   谛相同,这...形而上的实体看,也不应作原理而为诸法的依托看…。 注50   正如引文中所说的,中观的“空”,并不是“生起一切”的形上实体,也不是&...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