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三十六不净物”,但却没有对其内容详加说明。19  纵使各部的原始圣典所传译的内容有微小差异之处,然而对于观身不净的定义无非如《中部》〈念处经〉所云:  诸比丘!比丘善观此身,从头顶至足底止,皆为皮肤所覆...卷20,(八一)〈长寿王品念身经〉第十(大正1,556a13~16);《中阿含经》卷24,(九八)〈因品念处经〉第二(大正1,583b6~9)。  19 “比丘观此身中三十六物恶秽不净。”《增壹阿含经...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

    20经》中云:  具诸戒行,不害众生于刀杖,怀惭愧心,慈念一切,是为不杀……。19  惭愧心也是诸经中强调的修道前行。20此二心所之生起,在《杂阿含749经》(大正2,198b)云:“若起明为前相,...版)104页。  17 参阅简金武著,《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156~158页。  18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429页。  19 参阅《长阿含20经》(大正1,83c);杨郁文著,《阿含要略》...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

    为菩萨修习出世间法的善巧方便。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29上也说佛道和佛法二种因缘,即  一者福德因缘,二者智慧因缘。欲引导福德因缘众生故用三十二相身;欲以智慧因缘引导众生故用法身(无相)。19  也...312。  18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10,(大正13,773b~c)。  19 《大智度论》卷29,(大正25,274a15~18)。  20 《大智度论》卷29,(大正25,274a)。   ...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有提倡者:有修“念佛三昧”、“般舟三昧”者;有主张“禅净双修”、“禅净同归”者;有唱说“称名念佛”19、“约心观佛”等之类别。如是样貌多元的修持法,流传于后,有以“念佛”(不限于称名)为主行,包含其他...134b4~21)。《广弘明集》卷27,慧远撰,〈与隐士刘遗民等书〉(大正52,304a17~b16)。望月信亨著,印海法师译,《中国净土教理史》,《世界佛教名著译丛》第51册,p.19~20。  5 ...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一行禅师著:观照的奇迹 (3)

    Wheeler,19ll一):美国著名宇宙物理学家、相对论专家,曾是二次大战时期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画(Manhattan Project)和氢弹计画的主持人之一。他在1967年正式为「黑洞」(black ...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647604.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1)

    从禅定起,随所对境,不生见着,造诸结业。以是因缘,名无漏心。(19)这是二乘的人所有的心。他们的做法,与上面持有漏心的人的做法刚好不同。这亦分四种阶段。首先,二乘的人初发心时能培养出一种厌患世间的心,...18)《次第禅门》一下,《大正藏》四六·四八一c~四八二a。  (19)(20)《次第禅门》一下,《大正藏》四六·四八二a。  (21)《次第禅门》一下,《大正藏》四六·四八二a~b。  (22)(23...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19.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精进。一心在定,不乱不昧,名为定。若一心在定,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深识邪伪,名般若。(19)  “一心在定,不乱不昧”是定:“知世间生灭法相,深识邪伪”是慧。定与慧是心的两种作用。两者结合起来,便成就悟入...《大正藏》四六·九c。  (19)《法华玄义》四上,《大正藏》三三·七二0b。  (20)《法华玄义》五上,《大正藏》三三·七三三a。  (21)《摩诃止观》五下,《大正藏》三三·七四三c。  (22...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3)

    19)  “行显由心”,意思很清楚,解脱的修行,是要由心做起的。智顗引《维摩经》谓“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也是同一意思,这虽是《维摩经》说的,但智顗引述过来,他自己当也是首肯的。因此他警惕我们“...《维摩经略疏》四,《大正藏》三八·六一0a。  (19)《维摩经略疏》一,《大正藏》三八·五八0b。  (20)《维摩经略疏》九,《大正藏》三八·六八六a。  (21)有关三因佛性,参看拙著《佛教思想...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的铜钱,都不足以满足各地市场上对于货币之庞大需求,故银两便流通起来。(注 19 )由于贸易发展,大量白银涌入中国,使白银担当通货角色成为可能。 综合唐、全二人所述,白银之使用与商业之发展互为因果...出版社,1990 ); 容肇祖《明代思想 史》(台北,开明书局,1978 ),页 71-107;林丽月:〈晚 明“崇奢”思想隅论〉《师大历史学报》,1991,第 19 期, ...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中国文化的瓶颈与出路——以佛教文化破解历史怪圈

    东西浅学便舍,或者干脆不学?笔者以为是因为佛教所赋予他们的智慧,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人性[19],因而彻底扬弃了这些中国文化的糟粕。  为什么说这些东西是中国文化的糟粕呢?  众所周知,大一统的郡县专制...大正藏》49,p.861.2 ~ p.861.3。  [19]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且,佛性同一,佛性平等,佛性具足一切自性功德,所以一切众生皆有同等的尊严。人更是如此。这种尊严应该最大限度地...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94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