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赵州录(1)

    更向西。”  16、问:“法无别法。如何是法?”师云:“外空,内空,内外空。”  17、问:“如何是佛真法身?”师云:“更嫌什么!”  18、问:“如何是心地法门?”师云:“古今榜样。”  19、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佛教之生命伦理观──以“复制人”与“胚胎干细胞”为例

    [19] 因此,龙树菩萨(C. E. 150~250)《中论》第18品〈观法品〉第1颂也说:如假设“自我”即是五蕴,则“自我”也如同五蕴一样是生灭变化的...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047844.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尼萨耆波夜提。”[19]  《四分律》的五种权利是:有长衣、不失衣、别众食、展转食、食前食后不嘱比丘入聚落。[20] “有长衣”和尼萨耆波逸提法第1条有关:“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畜长衣经十日,不净施得持...权利”在《五分律》和《四分律》都称为“五事”(T22, 1421, 153b2、T22, 1428, 877c29),《僧祇律》称为“五事利”(T22, 1425, 452a19-20),《根有律》称为...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信,引诸论以助成。观心为经,诸法为纬,织成部帙,不与他同[19] 。  但华严宗的澄观法师却认为《华严》是「顿顿」、「顿圆」,而将《法华》判属「渐顿」、「渐圆」。湛然在《义例》中记载了澄观之见:  法...《宋僧传》卷六,(大50,739b)。  [19]) 该书卷上,(大46,452c)。  [20]) (大46,454b-c),又此为澄观的二顿说,见赖永海(1993,页110-111)。  [2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性缘问题之申论

    篇幅。  四、与中论的关系……………………………………………………………………  19四、与中论的关系  三论宗是以论立宗的,以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立宗。三论宗以般若为宗,所以还有一部释论,就是大智度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847862.html
  •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大藏经例言》,载《影印宋碛砂藏经》首册之一,第19页下。   ②《碛砂版藏经》,见《吕贗佛学论著选集》卷3,第14 65页。   ③《中华大藏经》第71册第66—76页。   ④胡适《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9.html
  • 从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

    ,孙昌武的《诗与禅》书中举此诗用以证明“当时的文人中,禅已化为一种体验,一种感情,扩散到人们的意识深处。”[19]  第三节 现代诗时代以禅喻诗的历史传承  唐宋两朝诗与禅的结合可以说是紧密而无形,禅...2000,页68。  [19]  孙昌武:《诗与禅》,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页60~61。  [20]  见《大正藏》卷四,页293。  [21] 《六祖坛经˙付嘱品》,见《六祖坛经笺注》,...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上是没有影响的。  除了《六六法经》的证成外,《杂阿含经》还有两处可以证明:  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缘生触,此六触入所触。19  比丘,于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心缚、其心驱驰,追逐名色。名色缘... (CBETA, T02, no. 99, p. 81, b5-8)  18 参 印顺法师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239。  19《杂阿含经》 (CBETA, T02, no. 99, p....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

    项区分(注19)。  即,存有与存有物的区分是相互关连的,在这种区分的相关性里,存有向我们显现。重要的是,此相关性不是一般认识义下“能所区分”的相关性,不是认识论的区分,而是存有论区分。认识论区分只...P。3。  注042 WG。,P。19,P。21。  注043 WG。,P。23。  注044 见《讲记》,页5962。  注045 见《讲记》,页6369。  注046 《大正藏》十六卷,698上、...

    蔡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3.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中,从“触─受─爱─取”的缘起来看,各支是单独的存在,因为触、受、爱、取是一个个各别的心理作用,所以就是心的本身,并没有考虑到与此作用同时的心之主体的存在。19  及至部派的阿毗达磨,受、想、思等,...etc; Dhammasa?ga?i, pp. 10, 11, 18, 19 etc; Vibha?ga, p. 87 etc.  说一切有部,例如,在《大毗婆沙论》卷72, 大27, 371b、《...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