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序……………………圣严法师……………1 自序…………………………………………3 怎样读「妙云集」…………………………6 一、 从高僧类型看导师的风格…………8 二、 初学者如何读「妙云集」…………12 三、 久学者如何读「妙云集」…………15 四、 学佛者如何读「妙云集」…………19 五、 佛学者如何读「妙云集」…………20 六、 专宗专修者如何读「妙云集」……22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047492.html
-
不是在另外的世间。 这便提示了龙树对于世间之生死与出世间之涅槃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看法︰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19] ...三五下。 [19] 同前揭书,页三六上。 [20] 参见弥勒说,玄奘译《瑜珈地论》,《大正藏》三十册,页五七九,提出阿赖耶必定存在的八种理由,此处我们则仅就其作为一轮回业报的主体性来说,但是此一...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Wayman) 也由如來藏的上述三義論述了如來藏說在早期形成時的基本模型,尤其是偏重於《勝鬘經》、《寶性論》的如來藏三義的解釋。[19]可以說,如來藏三義的基本模型存在於《勝鬘經》、《寶性論》,此一...中邊分別論》〈相品〉及《佛性論》〈顯體分〉所呈現的「境的思路」〉(《國際佛學研究》1992年,台北) 的相關論述。 [19] Sutton 前揭書亦討論了高崎直道的分析。高崎直道對《寶性論》的如來藏...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序论」(Introduction)以及译文之后厚厚的「附注」(Notes)。(2) 此外,K.R. Norman 早年出版的《长老偈经》(Theragatha)英译19,1997年又出了改订版,题为:...present state of Pali studies, and future tasks",刊在日本《中央学术研究所纪要》第23号,1994年12月,第1-19页。其后收于K.R. Norman的《...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那法句经》的语言与巴利语较接近,也有人(如Perter Skilling)称之佛教俗语(Buddhist Prakrit)或佛教中古印度语(Buddhist Middle Indic)。19 K.R....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09.html
-
依于名(min)及 记号(印定,sa.mketa,brda),分别外境(义)之相( mtshan ma),杂染心生起。”(注19) 唯识宗《显扬圣教论》“成空品”进一步说明“名(称)义(对 象...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光复以后,日本佛教的影响力消退,而随著大陆各省的佛教僧侣和佛教组织的来台, 在传戒与中国佛教会的组织运作底下, 使得台湾传统的佛教寺院出现了明显的变迁。 (瞿海源,1992 ︰ 2-6;林美容,19 ...,357~396。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6>现代人的宗教与态度>,中华文化复兴第19卷第1期︰68~82。
341 页
1989b〈解析新兴宗教现象〉,收入于宋文里、徐正光编︰《台湾新兴...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六四五)著『安乐集’,其中亦频繁使用“净土法门”或“净土教”。他说: “无量清净觉经云: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若复有人,闻开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来三恶道。”[19]他所...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净土教の用语にっいて”‘佛教における净土思想’九 ─ 一三页、日本佛教学会编。 [19] ‘安乐集’卷上、大正四七、四下─五上。 [20] 前者发表于一九六四年‘图书’一七五号、后者发表于...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惊厌叵陈。所见余人,例皆不净内溢。乃就稠公,具蒙印旨。……[19] 他的不净观,正是“四念处”中的第一处—“观身不净”,或“身念处”(巴里文Kāya-Satipatthāna)。由此可见,“涅槃... [19] 同上,页五七O上。 [20] 卷十六,页五五三下。 [21] “修行道地经”卷五,页二一六上。 [22] “大乘义章”卷十六,页七七一中。 [23] 同上。上栏。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