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转依”二义之研究

    因,六对治,七离欲,八离欲因”。[19]   (六)《成唯识论》论转依  《唯识三十颂》的第二十九颂有“转依”一语。《成唯识论》释此以专章。论书所说的“转依”,各有著重点,玄奘的《成唯识论》将转依的...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2.html
  • 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dayeha?,Dh Sep, Ⅰ,B;pa?ipātayeha?, J Sep, Ⅰ, C; Ⅱ,C;abhyu?nāmayeha?.,Tōp. Ⅶ,19。在混合梵文里,这种语法形式也不少,譬如在Mah...Beobachtungen über die Sprache des buddhistischen Urkanons,柏林《德国科学院专刊?语言文学和艺术学类》,1952,第10种,第19页。   [viii] ...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447081.html
  • 《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

    施【7】戒【8】道广说。   白品第二颂:   【9】智【10】宣说【11】善【12】欲。   【13】炽然【14】独【15】远尘。   【16】如病等【17】解释。   【18】我【19】...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4.html
  •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解释。[19]可以说,如来藏三义的基本模型存在于《胜鬘经》、《宝性论》,此一义殆为无疑,此为高崎直道和韦曼所确定。但是,高崎直道并未比较《宝性论》与《佛性论》的如来藏三藏义之不同,如下文所述之印顺所...   [19] Sutton 前揭书亦讨论了高崎直道的分析。高崎直道对《宝性论》的如来藏三义的论述见Sutton 前揭书第53 、54页,根据的是高崎直道的 Study on the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847090.html
  • 回鹘人的佛教写经

    人亦多贵且贤。[18]  根据热合威茨的统计,[19]在突厥诸族中,回鹘人力量最为强大,在945位见于史书记载的政府各级官员中,皇宫中的顾问、秘书、地方官员或法官有469位是回鹘人。很多人是负有盛名的...and 14th Centuries)》,载罗萨比编:《十至十四世纪的中国及其周边》,第288页及303页注45。  [18]拉合威茨:《蒙古统治中国时期的突厥人》,第281页。  [19]同上,第28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8.html
  •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

    使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内容也属于注释。 参见本经: 164下24-5行、.165下19-20,29行、166中27-8行等处。 之所以作这样的推定,是因为现行本中的这段文字与法护译的《修行道地经·...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747146.html
  • 三论宗之哲学方法

    经验主义的思想;佛教是反形上学,而主张经验论,因此认为〞释迦牟尼是经验论者〞(19)。国际闻名的早期佛学学者k. N. Jayatilleke说道:〞可验证性在理智及经验的光照下,成为佛教真理的特点〞...

    郑学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447151.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的潜意识,实际上与横亘整个宇宙底流的“终极之存在”正相吻合。[19] 钻研“冥契主义”的名哲学家 W. T. Stace(1886~1967)也主张: ...207~212(台北:东初,1991)。   65. 阿姜查《心灵的资粮》,页62(1995);《以法为赠礼》,页3(圆光,1993)。   页19   之,若意欲的取向是自我中心的、世间的,即表示...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妙法莲华经》简介

    示现灭度。(17)〈分别功德品〉︰是说当时与会大众闻法受益,后世受持读诵、书写、讲说此经,亦皆获诸功德。(18)〈随喜功德品〉︰佛告弥勒随喜听受《法华》的种种功德。(19)〈法师功德品〉︰佛告常精进菩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747185.html
  •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348a7-b5),《大毗婆沙论》卷172(T27,867c19-25),《大智度论》卷65 (T25,516a6-9)  13末那沙:梵语manuSya,意为人类,由语根√man----“思考”的...

    释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24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