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俄дх02177《维摩诘所说经注疏佛国品第一》、俄дх02177号背《维摩诘所说经注疏佛国品补记》、俄дх0222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俄дх03266《维摩诘经疏》等25件《维摩经》注疏...
曾晓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3478767.html
-
行,所记物品未分种类。
24、S·8750〈某寺交割常住什物点检历〉。 按:此件前缺下残,正背存十二行,所记物品未分种类。
25、S·9931〈某寺交割常住什物点检历〉。 按:此件前后...
郝春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4278779.html
-
”之“礼”,也是一样。
25、怎么把教理与行持结合起来?
答:这是个人生观和宇宙观的问题,在认识论上,你认识到佛教教理可以解决人生的痛苦,可以净化心灵,那么你在行持上就要严守三皈,奉行五戒十善,这样子...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二,经31;《相应部》一,有偈篇第四“恶魔相应”经25。
[8] 大正二,页二八六。
[9] 大正三十,页三七二下。
[10] 五下分结指顺益欲界之五种烦恼:欲贪、嗔恚、有身见、戒禁...颂文见于《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经1092;《别译》卷二,经31;《相应部》一、有偈篇第四“恶魔相应”经25。
[2] 经文见前第四颂“流”,偈颂为爱欲天女所问偈及佛陀所答偈。
[3] 大正三十...
陈琼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3278954.html
-
马祖道一在其故乡什邡的化迹遗韵
(刊载于:日本京都《禅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5号,2000年11月20日。第15-29页)
禅宗六祖惠能的后裔之中,以马祖道一(709-788)的法门最为繁茂;马祖因为得到了官吏的支持,其下“亲承弟子总八十八人出现于世,及隐逸者莫知其数。……说法住世四十余年,玄徒千有余众。”[1],其派别发展很大,称为“洪州宗”。而禅宗也只是到了马祖的时候,方才真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5679055.html
-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T47.25b)《六时礼赞》云:“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T47.446b)由此可见,“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摄取念佛行者”是...道绰,《安乐集》:“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
[25] 也有学者认为,事实上没有十二译,至多五译或六译而已。见《望月佛教大辞典》“无量寿经”条。
[...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1679198.html
-
流畅。(李国)
[参考文献]
1.重光《慈恩寺大雁塔》,《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8期,页71~72。
2.罗福颐《雁塔题名帖介绍》,《文物》,1961年第8期,页23~25。...。
3.孙浮生《庆山寺碑全文点校试译》,《文博》,1986年第5期,页23~25。
4.庞烬《唐庆山寺舍利塔碑文校注全译》,《文博》,1988年第2期,页35~40、19。
5.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579232.html
-
:“年二十四,便就讲说。尝有客听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昧。远乃引《庄子》义连类,于是惑者晓然,是后安公特听慧远不废俗书。”
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慧远25岁。随道安,还冀都邺城,...
刘运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279422.html
-
触处能直入佛陀的正觉。由于三法印即同一空性的义相,所以真理并无二致。[25]
从以上的论述可知,三法印可贯通为一实相印,三法印是一实相印的三方面分别的解释而已。三法印与一法印,并不相违背,表现了...10、《大智度论》卷22,《大正藏》卷25,222a。
11、《杂阿含经》卷10,《大正藏》卷2,71a。
12、《佛光大辞典》第3册,571页,书目文献出版根据台湾佛光出版社1989年...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379425.html
-
、立成佛的大志願、學修菩薩行,即可稱為菩薩。菩薩與佛的區別,不過是佛是已經修行成功、達到至高至上究竟圓滿覺悟而已。而菩薩又有大小、淺深之區別[25],計有五十二階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278,p.676a。
[16]《望月佛教大辭典》“普賢菩薩”條;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普賢菩薩”條。
[17] CBETA,T.25,no.1509,p. 283c。
[18...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77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