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代蒙古族的佛经翻译与文化需求

    转失大政于汉人手中”,“显因天命失陷”(注18)。 上述史载表明此期蒙古族人对“天命”信念的混乱与前 后矛盾。并对其巳失去了信心。 ...) 同 (注14),第四十五页。 (注 17) 同 (注14),第一○四页。 (注 18)珠荣嘎译注《阿勤坦汗传》,内蒙古...

    王德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745967.html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1)

    整个佛教哲学,的确是极高明的眼力。   龙树在另外一部论典《回诤论》中,又有一个偈语说:   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等最胜说。[18]   龙树在这里再一次强调了“空&...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2.html
  • 汉传“受戒法”之考察

    ,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诸佛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诸功德,生殷净心。又引用《菩萨璎珞本业经》(《大》24,1020c18~22)云︰善男子,善女人,当受戒时,先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佛;礼未来世,尽未来...作为“自受菩萨戒法”羯磨文(《大》30,521b~18),并没有如下所述之三说“请佛证明”,可知“三问(说)能受戒否”是受戒仪式中最主要的程序。 (二)三说“请佛证明”︰ 某名菩萨今已于...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8.html
  • 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

    佛教典籍。《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至第21册,收录不少唐及以后印人来华所译的佛经,这些佛经其撰写年代都未必早于《起信论》与《十王经》;大量的密教经典,更是出现在此两经之后。因而以撰成年代的先后,来论...

    萧登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89.html
  • 论禅宗公案中的矛盾与不可说

    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他, 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言教,此即与真理冥符, 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为理入。(18) 文中,“凡圣含生同一...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3.html
  •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

    境者如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种种五阴者,如前十法界五阴也。……又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18]  十法界即...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49页中  [15]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52页中  [16]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291页中  [17]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52页中  [18] 《大正藏》第...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346009.html
  • 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

    光绪四年(1878年),长太虚11岁。  太虚18岁时,到天童寺去听道阶法师讲经。那时听经叫做“学教”,讲的经不外是《法华》、《楞严》或《弥陀疏钞》。讲的方法,或依天台四教仪讲,或依贤首五教仪讲。道阶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4346060.html
  • 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烦恼、顿破无明、自我解脱、解脱众生、利他自利、共趋菩提、同圆种智。”[18]并表示,今后在吉祥寺的弘法着重译讲律教,引导同学法随法行。  2、注重僧团共修  振兴佛教,关键在于以戒为师;而以戒为师的...1988年11月。  [16] 智敏《海公上师耆年思行实录》,载《能海上师永怀录》第44页,上海佛学书局。  [17] 定智《能海上师传》,第74页。方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1995年。  [18] 清定...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5046071.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18]因此,本文不将(一)、(二)两篇文章列入讨论,纵使某些部份有助于理解,也只在附注中说明。其次,一般将玄奘译唯识之前,由菩提流支与真谛等所传的唯识学,泛称为旧译唯识,但本文只有在第一节时将菩提流支的...基金会”网站所载“印顺法师著作年表”。然三者皆无〈如来藏之研究〉一文的详细年代[18] 《华雨集》(一),〈序〉,p.2。[19] 以上有关大乘三系流传之描绘,参考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
  • 吉藏的佛性论与心性说之研究

    :诸有二者,无道无果。岂可以二见颠倒为正因耶? 作此三条推求不可得,非唯四家义坏,通十一计皆碎 也(18)。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14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