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禅宗的特质

    舍弃此阶梯 。)”(注18)因此,庄子所谓“得意忘言”就昭然若揭了。 c禅宗 一般人认为禅宗思想可用十六个字来表示:“教外别传 ...。 (注 18) 维根斯坦著逻辑哲学论丛六、五四。 (注 19) 同(注17)第四十六章。 (注 20) 同(...

    陈荣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4946187.html
  • 从“开权显实”论法华之妙

    ,《法华经》殊胜之所在,是基于下列三个判准:[18]  一、根性融不融相。  二、化导始终不始终相。  三、师弟远近不远近相。  就第一判准“根性融不融相”而言,《法华》其所摄化之根性是相融的,是属渐...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246192.html
  • 大乘“慈悲”观念与孟子“恻隐之心”之比较

    、是非,情也。以仁爱,以义恶,以礼让,以智知者,心也。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用也。”[18]  朱子认为恻隐是“情”,而“仁”属于“性”,性即是理,但“情”不即是“理”,故恻隐不等于理,也就是说...实,故四端即指本体论的觉情(ontological feeling)。见《心体与性体》,第三册,台北,正中书局,1984年4月初版六刷,页407-425 。  [18] 朱熹,《朱子集》,第六册,卷...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446196.html
  • 元初临济僧人--海云的禅法和思想

    事。“四无依”是相反的。(注18)   从上述的资料来观察,无论海云采用的是那一种“四无 依”,他的禅学精神仍然清楚。即无论修习方法是怎么 ... (注 18):参阅“十诵律”第三,“大智度论”第九卷第书。 (注 19):“庄子”“大宗师”篇。 (注 20):“通载”第...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746200.html
  • 从观心法门看天台心性学前后期之嬗变

    17] ,认为有实在的生灭可得,从而陷于如古印度数论所谓由“冥谛”(也译为“自性”)生诸谛这样的外道邪见之中,在智顗看来,这“尚不成界内思议因缘,岂得成界外不思议因缘?”[18]  一如《中论》以自生...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746201.html
  • 《弘明集》中的儒佛会通问题──“神灭论”与“神不灭论”作为讨论中心

    Vaatsii-putriiya)所主张的“非即蕴非离蕴的补特伽罗”[18](Askandha aaskandha pudgala)。  页236  然而,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神”,主要还是从《易经》中阴阳...、民国63年12月初版) p.8。  [15] 请参阅梁僧祐 著,《弘明集》(新文丰出版社、民国63年12月初版) p.9。  [16] 同上注。  [17] 同上注,p.1。  [18] 请参阅拙著...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846204.html
  • 佛概念之研究与深思

    推溯,而以为过去七佛之前, 更有很多佛出现,如过去“二十五佛”(17),“二十八佛”之说 法(18),所谓过去二十五佛即过去七佛之前有十八佛,总共二十 五佛,所谓二十八佛即二十五佛...36-46,马可14章32-42,路加,22章 39-46,约翰18章1,。 70.参阅新约马太, 26章17-29,马可,14章12-25, 路加22章 7-38,约翰...

    张 瑞 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946205.html
  • 声闻律之制定意义

    尸罗”,梵语sila,巴利语sila,汉译为“戒”,原有“数习”(注18)之义。数数行善,自然成习;这种习惯,就成为日后止恶行善的潜在力量。所以有人抵抗邪恶诱惑的意志力强,有人则弱,这和前生今世数...8.564上)。(注16)印顺导师著《成佛之道》(页113)。(注17)《十住经》卷一(大正10.504下~505上)。 126页(注18)《大...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1.html
  • 明本禅师的禅学思想

    人面前,令其究竟。但知体究话头,则与 见闻知觉等不期离而自离矣。”(注18)“与见闻知觉等不期 离而自离”正是参究话头所要达到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就是心 体的显现。 ...(18) 上引均见《天目中 和尚广录》卷五之下〈示郑廉访(云 翼)〉。 (19)《天目中 和尚广录》卷四之下〈示云南护上人求示三聚 净戒〉。 ...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4.html
  • 禅净融合主义的思惟方法

    课题。 禅宗最独特的思惟方法,在于它的非论理性和反权威性 。它自许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18)。不立文字意味不 依赖文字,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