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遗书S.2838《维摩诘经》的题记研究

    ”须臾,王妃共数十侍女又来礼拜。是时渐欲将晓,言久疲勚欲眠,王始还宫,留数黄门侍宿。方旦,法师未起,王已至门,率妃以下俱来礼问。[1][P18~19]   这里的“王妃”即是题记中所说的“增王妃之光华...

    钱伯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2070169.html
  •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我们发现,对于人的行为来说,越是带有根本性的信念,越是无法给予所谓“证明”。[19]   为了更透彻地说明问题,我们且以人们通常以为最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科学为例。对于科学来说,信念就是那种作为科学活动...加,下同。  [18]《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40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9]所谓"证明",严格地讲指两种:或者是逻辑演绎的必然性,或者是感知经验的实在性。  [20]康德:《未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0670211.html
  • 明朝宗教史之——衰微中起伏的佛教

    (3)憨山德清德清(1546- 1623年)早慧,12岁入寺院攻读儒书, 习举子业 ,17岁时已能宣讲《四书》,且能诗赋。19岁于金陵栖霞寺出家,26岁后云游四方。后到京师广交权贵,奔走豪门,并与皇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1270217.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是心作魔时,惟见彼人恼我、害我,使我含冤莫辩,有理也说不清。因此才华隐覆,贫贱落魄。  是心作佛时,顿见彼人以非常机缘助我,使我对境修行,不著于理而能悟。因此真心显发,自在解脱。   第19篇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二辑)

    试看?ㄇㄞ!   第19篇  千万般的调味在一“吃”,吃下之后,如何?  迷惑的现象界,展露眼前,是真?是假?  其实,真假并不重要,究竟你要什么?你如何明辨?如何抉择?你的一生!  第20篇  客问:...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
  • 如瑞: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文献   一、三藏教典   1、《楞严经》,大正藏19册,No.0945   2、《佛说济诸方等学经》,大正藏09册,No.0274   3、《杂阿含经》,大正藏02册,No.0099   4...people.   References   Sutras from the Tripitaka:   Suramgama Sutra, No. 0945. Vol. 19, Taisho ...

    如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1870281.html
  • 菩提心影:法教篇(一)

    微细无明”所证得八识转四智之妙用如何?曰:请观下表——(P19)(图缺)(P20)  二、般若宗胜义  “义”,是一种正当不移之理。“胜义”,即非普通之理,乃出世间之正义。“般若”,是梵语,此云智慧。此...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770435.html
  • 周伯戡:佛教初传流布中国考

    和运河,使当地能有较大的面积能从事农业生产,稳定的食物供应变得可能。(注19)结果造成这些绿洲城邦人口大量的增殖。(注20)良好的经济是佛教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为僧团的僧侣需要在家人供养。   此时...1990,pp。1 18-150。   注19:王国维,〈西域井渠考〉,《观堂集林》,卷十三,台北:艺文印书,1956,页158b—159a。   注20:我们可比较《汉书》和《后汉书》〈西域传〉中对...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4070539.html
  • 韩愈论佛骨表的缘起及其内容分析(1)

    胡俗兴造,因而上疏。由上可知,唐代朝臣反佛道的动机,大都就事论事,无涉一干宗教信仰或成见,甚且平时他们也会参与佛道之事,亲近宗教。如李峤既为沙门作迎寺门表,也为道士作让官表[19],裴漼曾为少林寺作...

    谭澎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2470615.html
  • 明朝宗教史之衰微中起伏的佛教

    (3)憨山德清德清(1546- 1623年)早慧,12岁入寺院攻读儒书, 习举子业 ,17岁时已能宣讲《四书》,且能诗赋。19岁于金陵栖霞寺出家,26岁后云游四方。后到京师广交权贵,奔走豪门,并与皇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557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