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55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

    ,是没有差别的。”(页138)[16]选择出家生活或在家生活系出于苦行者或乐行者的根性差别,出家弟子惯于过严肃的、少欲知足的清修生活,在家弟子“只要有出离心,虽过著丰裕的生活,但不碍修行,一样的了脱...民国38年初版,民国81年修订二版),自序。   [16] 本文页数依新竹县正闻出版社民国83年版的增注本。   [17] 参见印顺法师《成佛之道》增注本,p.139。   [18] 《瑜伽师地论》卷...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751764.html
  • 即人成佛的人菩萨行

    。这样“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成果,才不会是变了质的违反佛法的佛法”[16]。   四、五十六年夏在〈谈入世与佛学〉[17]中所说   这一研究的信念,在五十六年(夏)所写的〈谈入世与佛学〉,列举三点:“...[16] 《以佛法研究佛法》,p.2。   [17] 导师在《妙云集》“序目”(《般若经讲记》,p.A4)中说,〈谈入世与佛学〉是想唤起佛教徒的自觉,不要一直滑向世俗中去。三点说明详文,参见《无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851765.html
  • 久住正法四大遗产

    的文义教导他人。2.上座宗师舍戒放逸,只修不善法,而不努力得证‘过人法’[16],使后生晚辈也跟著学习。3.多闻三藏未教导他人便命终。4.贤善比丘舍弃难调教、不堪忍的比丘。5.斗争骂詈,互求长短”,会...b2f.  55.同注54  56.同注16  57.T.46/1916-1上 P.479c-10f.  58.《杂阿含经?110经》:“世尊为涅槃故,为弟子说法”T.2/99(110) P.37a5...

    宗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551801.html
  • 当代台湾佛教与基督教间的一场深层次对话

    因为我所理解的上帝信仰,是绝对经得起任何挑战和考验的。[注16]   李元松只对对话中的基督教和上帝的信仰有信心,没有明确谈到是否对对话中佛教的信仰是否有信心。实际上他对佛教的信仰是缺乏信心的,这可以从...概况〉,载台湾《道》(二○○三年三月号)。另见http://www.modernzen.org.tw/gb2312/。  [注16] 〈致信义神学院宗教研究中心──互勉以堂正之师对话并避免宗教混淆〉,同...

    何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051810.html
  • 清末民初庙产兴学风潮—以虚云禅师为例(1)

    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富庶省分,大部分佛寺变成一片废墟,例如:南京城内只剩下一座不起眼的小庵—毗卢庵[16],而杨文会居士在学佛之初,连觅一本>都了不可得,可见太平天国对于佛教摧残程度之严重。但是太平天国乱后...

    陈育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151814.html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交代比丘们担任教师,所自然产生的‘师生伦理’”[16],但是,她认为大爱道比丘尼的要求在当时可谓相当“前卫”的言论,并未得到佛陀允诺,可以想见,佛陀应该是受到来自比丘阵营的庞大压力所致。[17]  ...110-111。(泰文版)   [16]释昭慧,《千载沉吟》,页210。   [17]释昭慧,《千载沉吟》,页177。   [18] 此即为瞿昙弥比丘尼的另外一个名称。   [19] 巴利语 a...

    蕭貞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5.html
  • 抵达存有之加行功夫—观呼吸

    十六阶智,出自阿姜念禅师《身念住内观法》第114页的图表6,为毗婆奢那修法之一,从明觉开始到灭苦的16种了解四圣谛之知见。  [8] 镜像反应由二十世纪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Lacan)所提。...

    释道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6.html
  •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尼山塑圣[14],丁兰刻木[15],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归,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16]   2、倡导&...   [16] 《年谱》第81-82页。   [17] 《年谱》第139-140页。   [18] 《年谱》第141-142页。   [19] 《年谱》第147页。   [20] ...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851829.html
  • 中国佛教心性论述评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很明显,禅宗所说的性是心的主体,心只是性的寓所;心之本[16]是性,性之表是心。因此,禅宗所谓的心性是指清净的本性,是绝对不受染污的。   ...14]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二》   [15] 不过,心生灭门本身却不是杂染法,这一点必须明确。   [16] 本心   [17] 杨维中博士学位论文《心性与佛性──中国佛教心性...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3.html
  • 把握佛法的基本内涵——佛法六要点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12、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13、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14、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痖报。15、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16、若遇破用常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25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