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季羡林谈人生

    ?  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2001年1月29日  第18节:...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4869260.html
  • 西藏历史文化大事年表

    赞普芒松芒赞去世,墀都松赞嗣位。   678年 唐高宗仪凤三年年   唐中书令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军战于青海,唐军再次战败。   680年 唐高宗永隆元年   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唐朝派使臣入蕃吊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0869275.html
  • 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全球化发展之研究

    18、政治观(参政之道)  19、国际观(包容之道) 20、未来观(发展之道)  近几年来,星云大师经常将他亲身体证的“佛法”或“人间佛教”作如下之定义:  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  ...

    陆 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1869454.html
  • 论陕西佛教文化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载的长安左街18所寺院中就有唐代画家或雕塑家吴道子、李岫、边鸾、韩干、张躁、尉迟乙僧等10余人的作品。古代寺院壁画的作用着重于弘扬教义、庄严福地。今天的寺院,无论是大殿还是廊庑,基本上是白壁徒立,尘垢...

    陈景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2469537.html
  •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2)

    祖师惠果(746—805)在《十八契印》(见《大正藏》卷18第781页)中说:“从师获灌顶,既蒙印可已,不久当成就。弟子具此相方可为传授,此即如意宝,能成就诸事业。”充分说明十八契印的重要性。   ...

    朱封鳌 等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469608.html
  • 从科学发展趋势谈佛学与科学对话之展望

    差别立种种名。[18]  后者则认为八识皆各有其识体,故说八心王。后者又为突显八识其个别之主要功能,而以心意识三者分别称名,如论中云:  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认知科学的几个基础假设》。  [16][加]P.萨伽德:《认知科学导论》,第133页。  [17][加]P.萨伽德:《认知科学导论》,第168页。  [18]《俱舍論記》卷五,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

    释见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25669702.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阿弥陀佛”  ;其次支谦也几乎依循前人的轨范,没有特殊不同的译词。  最特别也是最重要的即是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在该经  中此两句译为“安养国”、“安乐国”和“安养佛”的次数  很多。(注 18)...:至于下列经典中的翻译次数与译者,请参考藤田  宏达,《原始净土思想?研究》,PP.35 ~ 121,  本文在此仅做几个词句的比较。  ?注 18:T.12/360, PP.270 ~ 278. ...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2869825.html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先介绍《巴利律》中大爱道比丘尼接受八敬法,之后再要求佛陀让比丘僧尼依受戒年岁次序顶礼的故事。  大爱道比丘尼[18]跟阿难尊者请求佛陀让比丘僧尼依受戒年岁次序顶礼,阿难尊者就以她...  [17]释昭慧,《千载沉吟》,页177。  [18] 此即为瞿昙弥比丘尼的另外一个名称。  [19] 巴利语 a??hānameta? ānanda anavakāso意思是“不应该的,不是机会的...

    萧贞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169834.html
  • 佛教的“如来藏 ”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小我又是同一的(此为“不异”)。二者的关系被比喻为如同太阳和其映在水面上的影子的关系一样)(参考跋达罗衍那的《梵经》3,2,18—28及商羯罗的相应注释)[7](P.317-318)。  “不二论”...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269835.html
  •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

    犹如虚空,无得亦无失。故苦道与法身相即。智者强调三道之所以与三德不异,乃在于三道具足成佛之因,而三德则是成佛之果。有因才有果,果从因来,故因果相即一体。是名上上智观十二因缘得佛菩提。[18]   “三...744上。   [18] 参见《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711中。  [19]见《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744上。   [20] 《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746上。有关常不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16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