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而先后(及派别)的传说不同。这是宗教界常见的想象,不足为奇。有关菩提达摩的早期传记,有杨炫之(公元547年顷作)的《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卷一(大正51·1000中);昙林(约...国地方,这是一般最熟悉的。《伽蓝记》卷五,□哒与赊弥间,有名为波斯的小国(大天51·1019下)。在地海中,也有译为波斯的国家。弗琅《南海中之波斯》,考定南海中名为波斯的,有二:一为今...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342116.html
-
二段:第一段与《神会语录》相近,也是二十二岁去黄梅。但是说:“能禅师至韶州曹溪,四十余年开化。”(大正51·182中)“四十余年”与&...51·183下)荷泽门下的圭峰,完全继承了这一传说,如《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续14·277)说:
新州卢行者,年二十二,来谒(忍)大师。
在始兴、南海二郡,...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742119.html
-
,“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注:《大正藏》第31卷,第51页上。),断灭一切障,获得根本转依。第五是究竟位,指佛果之位,诸漏永尽,无漏界摄,永恒安乐,成就无上。 转识成智属于修习位。此...世界的方式上,具有整体、连续、彻底、无相等特点。 《瑜伽师地论》在论述修行问题时,已经谈到阿赖耶识的转依,其卷51有言:“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642378.html
-
[12] 唐.法藏集,《华严传记》(5卷),T51, no. 2073, p. 156b21-22。 [13] 香川孝雄,《净土教の成立史的研究》(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93年),页258... 24, p. 350a19-23。 [50] 隋.阇那崛多等译,《佛本行集经》卷2,T3, no. 190, p. 659b20-21。 [51] 后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28,T4,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3.html
-
51-52页)大师即以此佛性论为根据,指导人们参禅悟性,念佛往生。如说:“圣凡转换无他术,只歇心头一念狂”(《结冬起禅七五首》《一吼堂诗集》第51页);“明性见性无...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3042647.html
-
考李濟,〈跪坐蹲居與箕踞〉,及劉桓,〈卜辭拜禮試析〉,載於《殷契新釋》(河北:河北教有出版社,1989),頁1-51。有關中古時期的坐姿參見朱大渭, 〈中古漢人由跪坐到垂腳高坐〉,《中國史研究》4(...回心歡喜」等。[51] 無論如何,遍於中國各地的彌勒像把一種新的坐姿介紹給各個階層的中國人。因此,說椅子與彌勒一起傳到中國,並依賴彌勒信仰的興旺,而動搖傳統家具及坐禮似乎很有說服力。但是,...
柯嘉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1642763.html
-
lsquo;如何是佛?’
答:‘不识。’
高丽灵鉴禅师(51)
问:‘如何是佛?’
答:‘把这个疯汉拖走!&...十九,从展。
(48)同,卷十八,悟真。
(49)同,卷二十六,守讷。
(50)同,卷二十六,覆船和尚。
(51)同,卷二十六,灵鉴。
(52)同,卷二十六,谨禅师。
...
铃木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2142832.html
-
即占用寺庙财产、控制僧众、使人杀人、毁坏庙宇、给禅僧制造灾难、给经师们设置障碍等。见于文献第42~51行;
4.十二恶律仪,回鹘文作asanwir,借自梵语asanwarukiki,指宰羊、养鸡供食...”见于文献第32~33、40~42、51~52、64~66、76诸行。
还有一些忏悔文,在结语之后又有表示渴望得到再生,并在将来与弥勒佛相会,希望自己忏悔、事佛的功德能转让并惠及他人之类内容。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343289.html
-
,般支迦藥叉大將,執杖神王所有眷屬,難陀、鄔波難陀大龍王等。……并設祭食,供養天神」[51]。誦經,供養天神,求神力護助,這與大乘的誦《金光明經》、《仁王護國般若經》,原則上沒有差別。[52] 在《...信仰。即「唵」、「薩婆訶」等神秘力關係,這與「真言宗」及希臘的 "Logos" 哲學有類似之點。請參:李世傑《印度六派哲學綱要》,臺灣佛教月刊社(1978,p.51)。
[22] 可詳:印順導師《...
林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5943491.html
-
修菩薩行的,唯有人。佛性功德,人身最為發達,所以人才能學佛成佛」。如何以人身學佛,他也主張「當從十善菩薩學起」。[50]以十善為菩薩行的看法,與大乘諸經論及歷來諸大師,幾乎完全一致。[51]印順法師一生... 《佛在人間》頁14(《妙雲集》下編第一冊)。
[51] 有關十善是菩薩戒的論點,本人曾有一篇論文〈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1995年於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的年刊《中華佛學學報》第八期發表。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374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