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50]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卷。 [51]见《山谷诗集注》卷一九。 [52]见《石门文字禅》卷二三《华严同缘序》、卷二五《题华严...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此老以禅论诗,瞠目霄外,不知临济、曹洞有何高下?而乃剿其门庭影响之语,抑勒诗法,可谓杜撰禅。”[52]清钱谦益云:“严氏以禅喻诗,无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656021.html
-
中也可以看到他几次运用夺舍法的事例。 转识法对藏传佛教后世影响很大。《贤者喜宴》中记载了噶玛拔希死后运用转识法转生的事迹。[52]从而开创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业之先例。 关于“六法”的主次及关系《知识...第78页。 [28]吕徽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241页。 [29][30][38][41][52]知识总汇》藏文版下册第328页。325页、327页。356页、333页。 [31]藏密最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556773.html
-
师授源流具见北京胜果寺之《曹洞源流碑》,但考虑到其早年求学多方,经历较为复杂,所以也吸收了一些净土宗的学说,著述有《净土》、《洪济》[52]等语录。有些又似兼取济、洞者。因为曹洞与临济的区别,即主看话...《中国文化》第六期,另有释清如《万松行秀禅思想之研究》,《如学禅师纪念文集》,关译《禅宗史》等,在评论万松禅学造诣时,皆不出耶律楚材《从容录》序所言。 [52] 据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宗史》所载,...
程群 邱秩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1957236.html
-
呷尽,宋元以来,法门罕见。[52] 其盛若此。而由此亦可见三峰禅法在当时流行的景况。 (三)晦山戒显 晦山戒显,是明末遗民中出家为僧之著名者之一。精于戒律,学问渊博,为世所称。晦山得法于弘礼,为...卷三十二,《卍续藏》册147,页250b。 [52]) 参见陈垣《清初僧诤记》卷三〈新旧势力之诤〉之引文。(1977,15,页249。) [53])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五十一〈具德和尚塔铭...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3957257.html
-
临济大法,维护宗旨而极力提唱,“肆意纲宗,有提尽古人未到处”[51] ,这种种作风,均是受惠洪的影响而形成的。 由于对惠洪人品、道学的景仰,汉月宛如惠洪的异代知己。以惠洪未酬之志为己志,[52] 不顾...中。及紫柏真可所作〈重刻智证传引〉,《嘉》20,页537上。 [51]) 《语录》页191。 [52]) 紫柏〈礼石门圆明禅师文〉述惠洪之志云:“搜剔五家纲宗,精深整理,成禅宗标格,防间魔外于...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057259.html
-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三《译经论》,范祥雍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2页。)“译”重释义,故尚质;“翻”重修辞,故崇文。“翻译”合二而一,则文质彬彬。 佛典翻译中的长期实践,使得译师们有了翻译上得...。”见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2页。)。这是对诗歌理性化的巨大冲击。又如,境界说,在汉译佛教哲学中初指根、识的认识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后又指佛教...
普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3758348.html
-
177。 佐藤哲英着,《天台大师四种三昧形成过程》,收于《印度学佛教学研究》,v. 12,东京: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 1964.03.31,pp. 52-58。 林善信着,《摩诃止观于四种三昧一考察... 52-61。 关口真大着,《天台教相论》,收于《印度学佛教学研究》,v. 22,东京: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1973.12.31,pp. 1-8。 关口真大着,《天台教学的研究》,初版,东京:大东...
郭济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558358.html
-
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弘明集》卷12,大52,81页中;参见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八章中“综论魏晋佛法兴盛的原因”一节)。 此外,南齐王琰《冥祥记》“抵世常”条云“太康(280...沐浴钻仰。此盖小乘法耳,便谓理之所极,谓无生、方等之经皆是魔书。(《弘明集》卷十二,大52,78中) 另,文中“义观之徒”所指,汤锡予先生和印顺法师皆解作“(慧)义、(慧)观之徒”,似可商榷。按慧观...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0058374.html
-
本三不易论”,其中第三“失本”即: 三者,胡经委悉,至于咏叹,丁宁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T55, 52b) 不过,在翻译完成以后再省略译文的文字容易导致佛说的混乱,所以...卷八)提出“五失本三不易论”,在叙述其中的第二“失本”时云“胡经尚质、秦人好文”(T55, 52b)。将这一点与中国人好“简”的倾向联系起来,则可以说印度人好“烦”与“质”,而中国人好“简”与“文”。...
船山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0358377.html
-
。 十二月十三日黃昏時向西方禮佛九拜,除罪一千劫。[52] 右件禮佛月日之時,此是賢聖集會,勸諸大地眾生,一心於佛,月日不得失時,令諸眾生,所[53]求稱遂。若能抄[54]寫傳[55]流與[56]... [47] “劫”,甲本無。 [48] “亥時”,甲本無。 [49] “子時”,甲本無。 [50] “佛”,底本無,據甲本補。 [51] “禮佛”,甲本無。 [52] “十……劫”二十一字,...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045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