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言色者。但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56],这有两个重点,一是“即色宗”只理解色由非色而来,但并不了解色正是因其假有性质所以不实在,亦即只了解色的“非有”这一层次,但其并不了解色的另一层次“非...般若观、动静观、知识观,都是魏晋玄学的主流议题,不过无论是“贵无派”或“崇有派”乃至于“六家七宗”都是被传统玄学所建立的“绝对”概念[60]所支配,僧肇受到《中论》的影响,采用双遣法来处理对立的两端,...
周延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5956493.html
-
,诚为直截,我则谓空亦识变,空亦复空。我之唯识不更深观也耶?故此诸难,亦无损于唯识毫末也。”[56]王恩洋先生指出“境所心变”命题的意义在于,天地万物皆为人造,由于每一有情的小宇宙不同,其所造的“因果...空,可谓外虚妄无常而内真常,立说至巧,而终不掩其时代之色彩也。”[60]王恩洋先生是从“万法唯识”之阿赖耶识,即“真如”来判教的,故他强调:“再就佛法根本以谈,世间缘起,则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现代研究者经常忽视这个故事中的超自然成分,反倒常常因此强调《放光经》流传到龟兹的时间以及鸠摩罗什和这部经典的关系等等。[56]但如果我们愿意放弃这种简单实证的史学手法,而将这个情节置于整个传记的结构中...后来像僧祐和慧皎这样的史家以某种灵感,对其加工而敷衍成了一个关于发现和钻研《放光经》的故事。[60] 从这些联系来看,这个情节构成的基础并不存在任何历史依据,但它的关键要素却被精心地挑选出来,搭建成为...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856605.html
-
烦恼皆幻。 55、烦恼于菩萨心中不能生苦,因烦恼唯名而已,无实性,若不去接纳,实不能生诸苦。 56、若能如实了知正知见,则一切修行皆为次第。 觉无渐次,一悟至佛地,修习则因习性深浅而有次第及...说法之文,但不失真因地,善巧引导众生而令入佛智。 59、若不能圆融大小乘诸法及权实诸法,虽研究大乘经典,亦不名大乘行者,只名知解宗徒。 60、若得正知见者,能以一切法皆作佛法。亦能以一法总持万法...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856650.html
-
中国原有龙的观念结合,中印龙族联宗乃理所当然之事。 印度的龙依据《经律异相》卷四十八及《法苑珠林》卷六56所引《大楼炭经》、《长阿含》等,谓「龙还有四,皆先多瞋恚,心曲不端,大行布施,今受此形,由施福...彩饰绚烂之天地。60 又,中国古代只见「云从龙,风从虎」,龙行而云起,龙与行雨没有直接关系,行云布雨则为雨师之所司,《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飘师、雨师。」班固《东都赋》亦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1556982.html
-
忆念、观想等无关的。如《妙宗钞》云: 若专观心,未必托佛,如一行三昧直观一念,不托他佛而为所缘 [56] 。 可以说如此的实相念佛,其实就是在修持天台止观了,然而此法或只能接引中、上根机之人,若欲...乎此,曷能成就一念伏惑之功耶[60] ? 总之,将实相念佛的理观,配合事修上的持名念佛,不但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重要的。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将实相念佛与持名念佛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又为何呢?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957062.html
-
子明白”。越五载,因闻同宿道友推枕子落地之声,廓然大彻。此时,高峰三十岁。[56] 由于高峰的参悟历经两个阶段方至大彻之境,故主张“参须实参、悟须实悟”[57],其接引来者,丝毫无少容借。尝语学人...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即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60] 倘若下语不契,便闭门不接,其门户险绝如此。高峰守律清严、不忽细行。其平居诲人软语和易,如坐春风,故道...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057259.html
-
必能知纲宗之重要性而加以维护,二者是相互为因果的。[56] 由于《智证传》“直究纲宗,行祖令四百年,然少有洞明此书者”[57] ,故汉月欲“推明绝学”[58] ,重显宗眼,以振禅风。这样的理论背景,...万历四十八年(1620)集成《于密禅师提智证传》[60] 。可惜此书今已佚失,无从得知汉月论点之全貌,只能于现存语录中寻得一二提语,作为考察汉月在惠洪的基础上,如何提振纲宗的线索。今试举一例如下: “...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157260.html
-
离境,不于法上念生。莫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无[按:死],别处受生。’‘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56] ...观身’之教,评论宗派间的错误修学观念,及其所引生的错误结果。[60] 他并特别分析‘证空不离缘起’的要领是:‘要悟证性空——寂灭,必须从缘起的相续和合中观察……。后代的某些学者,不知即相续和合以观察...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357495.html
-
东四院, (有宝严、宝梵、宝觉、惠 [ 慧 ] 林),西四院(有定慈、广慈、 普慈、智海)。(注55)泉州莆田县广化寺,宋时有子院十,庵一 百二十。(注56)仙游县龙华寺则有院...-1381)的说法是创于南宋宁宗嘉定间(1208-1224)史卫王( 史弥远)的奏请,不过元人黄溍早已提到五山十刹这一名词,(注60) 但是却没有详细说明创设之原委。较详尽的资料还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365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