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圜悟克勤禪學思想

    教化上的方便法。他對待公案的態度,亦是如此。他說公案是 「開心地鑰匙子」,是 「接引入理之門、敲門瓦子」,[33]所有文字語言的施設, p. 344都是接引初機的敲磚瓦子,為指出「體」之工具。所以...[33] 〈示張國太〉、〈示圓首座〉,《心要》,《卍續選輯》禪宗部冊14,頁785上、702中。 [34] 《心要》,〈示諧知浴〉,《卍續選輯》禪宗部冊14,頁724中。 [35] 《中國華嚴...

    高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444020.html
  • 慧能无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禅法的意义

    慧能却批评他“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33]终究不离于相。故慧能强调从内心着手,自性是佛,直了顿见乃成佛道。慧能主张“心地无非自性戒”,[34]摒除的是内心散乱杂念、贪嗔嫉妒,体现出身心的和谐清净,...般若经赞述》卷下,《大正藏》第33册,第143页。  [16] 《维摩诘经·弟子品》,《大正藏》第14册,第541页。  [17] 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27页。  [18] 同上第29页。  [...

    若 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144444.html
  • 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注 7 )大正 29, pp.914-915。   (注 8 )大正 32,p.329, (灭谛聚初立假名品第141) 。   (注 9 )大正 30, pp.32-33。   龙树以为...感到惊讶。   经上还解释说: 无常、苦、非我、不净的理论 -- 它们是原始佛法中的“四法印”, 只是“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注33 ),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144483.html
  • “学空不证”之研究

    可说是初期大乘,般若法门的特色[33]。  因为般若经的法性空是依佛甚深涅槃而说的,因此“空”即涅槃,也就是“实相”,可说是三乘所共证的。虽般若法门直从法性下手,以圣者的证量作为指导修证的准量,与传统...-koti)一词,是真实究竟处的意思。如证入法性,到达最究竟处,名为“实际”。如《大智度论》卷33说:“实际者,以法性为实,证故为际。如阿罗汉名为住于实际。”﹙大正25. 297c﹚在《般若经》中,...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1.html
  • 佛教中的“多闻”概念─佛学与学佛问题的展开

    33 页  本文的目的正是尝试在这一方面,作一篇补订工作─将中文佛典中有关“多闻”的代表性用语,加以研究、分析、评估,从而探察佛教对学术的态度。更具体的说,本文所用的... 行道, 当于尔时观谛,犹如观叠外物,作如是观时,是名闻慧 满足。 ( 注 33)这一段话表示出“闻慧”实际上包涵经、律、论方面的知识,也包括遵照圣典中所传的道理,观察一切事物。《...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90.html
  • 从佛教人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正藏 》卷 4,本缘部下,页510中~511上。)尚有《六度集经 》中第33~39诸经,都有类似的故事。(《大正藏》卷 3 ,本缘部下,页19上~...Ksatriyas),他们必须接受军事教育。 (注33) 佛教则是反战的,反神论的。兹举一则故事︰□陀罗国(Chandra)商队中,有佛教随队拜佛塔,众婆罗门嗤笑他,为何不拜毗纽天神(Visnu)。并且...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1.html
  • 杨文会的编藏思想

    不等观杂录》卷1,页11a,载于《杨仁山居士遗著》册7,金陵刻经处本。   [24] 〈与刘次饶书〉,见《等不等观杂录》卷5,页33a,载于《杨仁山居士遗著》册9,金陵刻经处本。   页185 ...特色。   在《观未来》一文中,杨文会称:“举世皆梦也,……欲醒此梦,非学佛不为功。三藏教典具在,苟能用心,无不得入。”[33]在杨文会看来,学佛...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645811.html
  • 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

    藏》册33,页718下、页874中。[22] 如其云:“无分散意,神通微妙,弃欲恶法,无复五盖,……成一禅行。……成二禅行。又弃喜意,……成三禅行。弃苦乐意,……成四禅行。……以得定意,不舍...罗什亦传译《禅秘要法经》、《菩萨诃色欲法经》、《禅法要解》、《思惟略要法》等诸禅经。[33] 此等禅经内容可说包括了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禅门,虽然如此,于禅法修学上似乎并不完备,如慧远〈庐山出修行...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5.html
  • 近代佛教制度变革研究综述

    的改革成果。而有的人主张退到原始佛教时期,不走僧团化的运作模式,显示出了一定的保守性。  在众高僧大德对太虚大师改革佛教制度的启发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唐文权的《杨文会与清末佛教革新运动》[33],西妙的... P171  [10]欧阳镇,《论汉地佛教丛林制度的社会功能》,《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P58。  [11]王公伟,《丛林仪轨与祩宏的丛林改革》,《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P33。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645833.html
  •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

    ,台北:慈济文化出版社,1987,页33。  页481  ……他方净土虽好,非其所愿,不欲自往也。 [6]  另外,她是印顺少数剃度弟子之一,因此,说她是印顺“人间佛教”的嫡传,似不为过。 [7]  ...只要生得好;若要做好鬼,只要做好人,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此所以对向来死鬼的佛教而讲人生的佛教也。 [33]  这样看来,太虚的“人生佛教”,是注重“生人”(活著的人)的佛教,专门对...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