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了的描写出来,所以下面所列的只是大概的名相而已,然而分别在其两部经的旁边的相是指在这两部经之中所标示的“三十二相”的前后次第关系。[32]
相
婆沙
中阿含
...復次大人眉間生毛潔白右
32
32
得梵音聲相
大人梵音可愛。其聲猶如加羅毗伽
26
从上面的图表之中所得的“三十二相”虽然在排列上有些不同,以及对于“三十二相...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0.html
-
──────(20)见汤山明书,pp.30,32。汤山明书抄录了藏译,也有他作的英译。 112 页 tr(pyat)e atisvalpatvat eva ...这部经典的。传记继续讲他由于得罪了国王,不得不逃亡:乃斋《大涅槃经》本前分十二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奔龟兹。龟兹国多小乘学,不信《涅槃》,遂至姑臧。(32) 姑臧即今武威。当时割据河西的是...
王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8.html
-
----------------------------------------------------------- 13 同上。 14 同上书,第32页。 15 同上书,第30页。 16 ...之.“直言坐不动,除妄不起心”31;二是在观想方面要求人们把清净的本心作.观想的对象,他称之.“看心看净”32。在他看来,前一项要求的实际作用是使人心停住在某一个点上,阻滞了人心的“通流”,使人变成没...
刑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746114.html
-
瑜伽师地论第八十三,大正30, P.761下;成实论第一具足品 ,大正32, P.242下;般若灯论释第十四,大正30, P.127上 。 2.参阅大乘义章第二十,...29.参阅大乘起信论,大正32, P.579中
160页 报身佛说法时,其对象是初地以上之菩萨,说第一义甚深微妙之 法。
...
张 瑞 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946205.html
-
32 中。
170 页
的,所以称为福城。(注 9)
文殊观察了福城所有有福的人以后,...甚至今 天也是交通中枢,当时亦应有海路通向今日之室利南卡。 (注 32)
善财参学之都萨罗, 应即是玄奘大师所记之憍萨罗(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546214.html
-
注3) 大正32册36下。 3页 少比丘从世尊闻已,当善受持。…… 世尊告曰︰阿难!我本为汝说五盛阴︰色盛阴、觉、 ... 13) 大正25册32中。 7页 师地论》卷八十五留存有一个重要的古说︰ “事契经者,谓四阿笈摩︰一者杂阿笈摩,二者中阿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146275.html
-
的立场,认为十二缘起是依据虚妄分别的心识,也是理所当然的 。 ────────────── 4.前偈BST No.7. P.32 l.11写:"`cittasamasritam`"... 根)时才发生三事和合的触。因此水野博士以为种顺序比较合理。 (32) 此处所说的识是识体,其意是指认识的主体,并不是指轮回 的主体。因为《中阿含经》曾说一位渔师之子,...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246277.html
-
法师自然仍是担任教职。而圆明法师离开弥勒内院是应台北市法华寺的讲经而离开的,32当然也一并辞去〈人生〉月刊编辑一职。 不过,圆明法师与慈航法师关系的紧张并不在这里,造成不快的第一个原是与新竹“灵隐佛学...〈人生〉复刊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佛教通讯”页11。 32 〈人生〉复刊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五日,“佛教通讯”页16。 33 同注29,页82。 34 〈人生〉月刊第...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4846386.html
-
回、洪满和僧明;甚而在《宋高僧传》与其他的僧传中也不 乏其人。因此更不可否认该品经对中国佛教影响之深远了。 (注 32)由上的讨论得知,罗什译的<普门品>在梁世时 ...941a.
?注 15:T.55/2145, P.32c.
?注 16:Japanese-English Buddhist Dictionary, ...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4.html
-
终极关怀”指涉“恒久的”、“无限的”、 “绝对的”、“全体的”等涵义,更与中观之胜义谛有 根本之区别。注19:《大正藏》册30,页32下。
页76
`suunyatam ...解脱是透过对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众生寄予无限关怀以及实际的救济行为而达成的。这种理论,完全符合于《中论》二谛中道的解脱观,诸如〈观缚解品〉第十颂之“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注32]〈观如来品〉第十六...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