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论到佛学、佛教文学与佛教艺术之中国化。───────────(注 13) 同注8,页6上~中。
(注 14) 同注8,页8中。
(注 15) 同注8,卷5,页29下~32中。
(注 16) 同注...老法师,归纳道信之禅法具有三大特色︰戒与禅合一、《楞伽》与《般若》合一、念佛与成佛合一。(注 32) 道信去世,弘忍在双峰山以东十里之凭芜山建寺、───────────(注 25) 同注7,页323上...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9.html
-
帕梅尼寺 356 帕拉瓦王朝 109、227、228 帕提亚王朝 32 佛逝国 360、361、325 佛授记寺 369 制止寺 351 竺刹尸罗 110 侏陀摩尼国 240 金地...339 嚈达国 108 毗茶国 11、110、191 毗舍离 111 昭成寺 288 哈罗王朝 227 贵霜王朝 32、60 逍遥园 168 信德 228 信度什 30 信度国 ...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447053.html
-
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 ....”(《大正藏》册32,页577中)此即将心意识三者分别论述,于 唯识学方面,更是如此,如《瑜伽师地论》云:“此中诸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四者名为智识,谓分别染净法故 。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大正藏》册32,页577 中)。如《瑜伽师地论》云:“末那名意,于一切时执我、我所及我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347150.html
-
論.上》,頁32。
註17:釋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臺北
,學生書局,1988),頁412。
註18:釋蕅益:...
者不祥,名過實者有殃,文過直者莫之與長。〔註30〕
其次,智旭批判自己「薄德少福」、〔註31〕「障厚慧弱
」、〔註32〕「夙生惡習」、〔註33〕「...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347265.html
-
,而进一步建立了具存有论意义的圆具之系统性。[26]牟先生乃通过“智具三千”的存有论圆具之思想,来诠释“佛性”观念,认为‘佛性’观念的出现,即为对一切法底存在之 页32 起源以及其存在之必然性予一...最后则以权实相应的教法总摄佛陀一切教说教理与教相,终进入“龙树辩破自性,而彰显‘一切法空’的义理大海。”[32]由此可见,“教”不离“法”,“法”不离“教”,而一切的语言施设莫非教,亦莫非法,佛陀之应...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1.html
-
比附。就跨文化宗教哲学而言,方法论的借用目的在于不同传统间“差异”的揭露,更甚于“同一”的确认。如何使“差异”成为有意义,可被理解,才是问题所在。
32页
接下来,本文拟从三步骤以佛教中观学派为...了一例:将日常语言的指涉实有化,就如同贪爱者自认为知觉到年轻貌美之石女底女儿的存在一般地虚妄(注32)。如何从虚妄回归实相,从生死悟入涅槃的途径则反是:“戏论”止息,故“分别”不起;“分别”不起,故
...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3.html
-
报的后果而言,“无有得道”是比“堕三恶道”严重得多![32] 于此不禁怀疑,这信受邪法的起迄过程的组织是否只是出于偶然、巧合,而不严谨。因此,试从另一角度来检视之,一一将七个邪法转换为相反词: 一、...灭时的讯息,倒是有“非法”、“邪法”的出现。因此将其列出比较,从这些类似的经句帮助我们想像当时邪法增炽的情况。例如《杂阿含》 卷32: 如来正法灭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如来...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pratisthapayati sma(215:6-7) 30. 自然化生七宝莲华。 tasmin aupapaduke[32] sapta-ratna-maye padma upapatsyate(223:26-27)...什译本即作“常立胜幡”(29c:21)。 [32] 蒋本作“opapadukah”(220:15-16)。 [33] 梵本对应词语为“divyana dusyana”,意为“天衣”。 [34]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五戒,同時遵行十善。因此,經中要說五戒是三歸弟子必須受持的生活軌範,十善則是世間出世間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的正道。故在《玉耶女經》(註 32)及《玉耶經》(註 33)都將五戒與十善配合起來講的。
...地獄、畜生、餓鬼的三惡道。又如《阿毘曇毘婆沙論》卷25〈不───────────(註 31) 《成實論》卷8 有云︰「飲酒非是實罪,亦不為惱他,設令他惱,亦非但酒也。」《大正藏》卷32,305頁下。
...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29.html
-
,康熙三十五年(1696)刊行。是由第三任的台厦道高拱干,责成志草开志局纂成。目前流通于台湾的《高纂府志》,是民国44年台湾大学教授方豪氏,托由日本友人向日本内阁文库洽商摄影,独资重印而来(右书页32...相见为止,十年间为生活奔波劳困的情形。(注 32) 而“州守新构僧舍于南溪”中的州,当是指天兴州、万年州。根据《高纂府志》卷 1,封城志.沿革中云︰
成功就台湾土城居之, 改台湾为安平镇,赤嵌为承天府...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94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