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1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白莲宗析论(1)

    》,页79-97。  33. 禅宗与天台的“法统”之争主要是源自于,北魏太武帝厉行废佛政策时,有诬称佛教乃出自于东汉“无赖子弟”伪造之词,故文成帝继位复兴佛教时,僧统昙曜为论证佛教传承之有据,便与西域...行相次第阶梯,随力行持皆可进趣。”[79],令现前即得念佛三昧,即现在之弥陀、真人天之眼目,如此“上可以报答四恩,下可以拔济三有,实不枉为佛子,亦免辜负已灵。”[80],同时在《宝鉴》卷六<修进工夫>...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2.html
  • 白莲宗析论(2)

    李申合校、方广锠简注的《敦煌坛经合校简注》所载则与敦煌本相同,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版,页40。  页79  陀净土“莲宗”时[119],中国佛教称呼弥陀净土者即有“净土教”、“莲社”、“莲教”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3.html
  • 从“现代禅”到“净土宗弥陀念佛会”:一个宗教团体的转型

    李元松着之《与现代人论现代禅(第一集)》,页135-137,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  果契优婆塞  1990 〈无师自通自创?—像现代禅行者请教几个问题〉,佛教新闻 61:76-79。  林之仪  ...

    罗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9.html
  • 憨山德清三教会通思想研究

    《华严经》经证与“唯心识观”71  (一) “一心法界”与“唯心识观”74  (二) 《起信论》与“唯心识观”76  第三节 三教异流论78  一、华严行布以论教乘79  二、 唯心识观以论宗趣81...

    蔡金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060018.html
  • 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1990年,页210-230。  ───〈《宝性论》的如来藏思想〉,收录于释恒清《佛性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页79-143。  ───〈《佛性论》的佛性说〉,收录于释恒清《佛性思想》...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建立经教体系的产物。[79]所以,对于道教的五戒与五常配对,《无上秘要》自然要加以引用。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认为,五戒与五常、五行等配对最早来自道教,而且,很可能来自上清派之手。后来,北魏太...刊行会,东京,1976年)。   [79] 谭蝉雪《敦煌道经题记综述》,《道教文化研究》第13期,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版第23页。...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79]   在以心生灭为本、为依的生灭门中含摄有清净与杂染、随染与还净的两面。阿梨耶识依如来藏而有,所以作为生灭心,它不但有不生不灭...发端于罗钦顺、王廷相,完成于王夫之、颜元、戴震。   [79] 《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32卷第576页中。   [80] 《正蒙?太和第一》,《张载集》第9页。   [81] 《正蒙?太和篇...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2)

    师[79],因此对已属同门师兄弟、战后转来高雄市发展的永达师施以援手,使其迅速崛起。更具体地说,战前几十年间,港都高雄市的当地佛教势力其实都在日僧东海宜诚巧妙操控之下,其联络的当地寺庙之多、自己新创的...常提起这位高僧(善)慧上人的故事,家师有一段时间曾依止月眉山,为老和尚当侍者。”  [77] 林德林编《曹洞宗灵泉寺同戒录》(基隆灵泉寺,1940)页6  [78] 1906~1997年  [79] 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560057.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2)

    Td No.4083[184b3-217b5]),前者为旧疏,后者为新疏。[79]《戒论》中有关轻戒的探讨,皆依此颂、释加以论述。   (二)菩萨戒思想:   其中较明显的依据即是在说明“七支性罪之开缘...但和藏地相较,这些论典过去在汉地并未广弘。西藏研究注疏的盛况可参见陈玉蛟著之《入行论译注》之序言及导读内容所示。   [78]此在第四章关于根本罪的讨论中将有详述。   [79]《戒二十颂》可参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160064.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注79)这种菩萨戒,要求从今身至佛身不得故,比较《梵网菩萨戒》的不得故还要难持,应该是离欲的圣位菩萨才能做得到。于是...78)《大正藏》卷24,页1004中、1004下。  (注79)《大正藏》卷24,页1020下~1021上。  (注80)印顺法师《妙云集》下编之一《佛在人间》,页137~141。  (注81)《大正藏...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