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2)

    一人具修无量土行,未来还得无量种土,随人异现。 (注 42) 这里说法藏比丘因为具修无量清净行, 故于未来可以随著 ... 页357 上~中。 (41) 《大正藏》卷 37,页 173 中~下。 (42) 《无量寿经义疏》,《大正藏》卷 37,页 103 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645997.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造,长行为无著造。[41]      (5)《中边分别论》? 一心论、一种七现。- 王所一体论。? 种子本有论。ˉ 极端的“唯识无境”说。[42]?° 颂是弥勒造,长行为世亲造。[43]      (...诸识差别的主张来看,它与后来的八识现行体系似乎较具亲近性。42    由于弥勒论书由无著传出,所以其思想到底何属有其暧昧性,因此,当导师说《中边》、《庄严》、《摄论》的一种七现说是弥勒、无著唯识学中,...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
  • 吉藏的佛性论与心性说之研究

    破邪。”(引见《大正 藏》卷45,页1,上。)他又在《中论疏》卷1,末,说: “就说教义中,凡有二意:一者破邪,二者显正。”(同 前书,卷42,页...藏》卷 42,页 126,下。) 26.“于二谛”一词,显然是由龙树《中论(卷4)?观四谛品 (第24)》的两首诗颂而来的。这两首诗颂说:“诸佛依二 谛...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146089.html
  • 僧史所载中国沙门坚守戒规或天竺传统的各类实例(2)

    为之”的表现,而戒律在华终于 350页 消沉而为此土自行发展出来的百丈清规所取代(注42),上述 诸沙门守戒的态度恐怕是促成的...)A参(注37)。 (注42)参考(注8)引仕邦的学位论文, 论文主旨就是为了探 索百丈清规如何取代天竺戒律在华地位的历史。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946101.html
  • 慧能禅宗思想的三个问题

    ,先佛传授,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41,皆属此类。   第二,关于无念。慧能说:“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解立无念.宗,无相.体,无住.本”42。就是说无念、无住、无相是他法门的宗旨、本体...18页。  37 同上书,第15页。  38 《神会语录》第69页。  39 《古尊宿语录》卷一。  40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41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  42 《六祖坛经》第16页。 ...

    刑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746114.html
  • 唐代士人的“始儒终佛”

    之友也。相遇之际,幸说鄙夫扰扰俗状,且当澡灌心垢,再期于无何之乡。”[42]梁肃的精神世界,已然游走于官场与林野之间,徜徉于儒学与释教之门,翱翔于入世与出世之际。像梁肃这样具有和合儒释之多元素养的士人...---------------------------------------------------------------  [42] 〈送沙门鉴虚上人归越序〉,见同上。  [43] 《新唐书》卷...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
  • 北宋初年天台教籍重归中土的史实

    归。[42]  页204  景德年间日本天台宗僧人寂照入贡,杨亿时知银台通进司,因此与其有所往来。杨亿自述曰:  景德3年,予知银台通进司,有日本僧入贡,遂召问之。僧不通华言,善笔札,命以牍对,云:“... 载《四明尊者教行录》卷5,《大正藏》册46,页898~902。  [42] 《杨文公谈苑》页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43] 《杨文公谈苑》页10~11,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海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546197.html
  •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

    了,道不见有罪,无有是处。若不作罪,道有罪,亦无有是处。如律中本迷煞人及转相煞,尚不得煞罪。何况禅宗下相承,心如虚空,不停留一物,亦无虚空相,将罪何处安著? 注42  我们认为,百丈的这一持戒态度,...所言“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与史实不尽相符。   注41参见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458页。   注42《古尊宿语录》卷一〈大鉴下...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646240.html
  • 支谶译经“法师”考(2)

    讨论。接著从以上三部经的中文同本异译、梵 本及藏译本对等经文中,对回其翻译及解释。这之中发现在中 文译本有各种不同的译词,因此试图通过词源的探溯,[注42 ]以了解“法师... ─────────────────────────── 注42:根据任继昉,《汉语语源学》(重庆:重庆出版社,第 一版,1992年,第8页)提到:“语言学可分为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446254.html
  • 《法苑珠林》所引外典之研究(2)

    │現存 │ │ ├───────────┼─────┼─────┼────┤ │ │114.*慶舍利感應表(42) │ │隋...藏五 二冊,頁213中~216下)。 (42)「慶舍利感應表」,現收錄於《廣弘明集》中(大正藏 五二冊,頁216下~221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64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