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般若思想与叔本华意志哲学比较

    意志就从它的镜子,这个表象世界撤离了,那么意志就不再有它所在的时间和地点,"那么它一定是消失于无之中了。"31在最后叔本华说:"在彻底取消意志之后所剩下来的,对于那些通身还是意志的人们当然是无,不过反...亦无有法宝,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35因而在这里佛教就保留了一个现实存在的世界,为他们展开慈悲救世的活动保留了一个天地,这也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所在。这样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

    蔡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2944600.html
  • 隆莲法师:能海上师弘法业绩述略

    .《塔像供藏加持法仪》   28.《百字明仪轨》   29.《森林念诵陈献普贤供云海会大仪轨》   (亦名《水陆供施》)   30.《清净法身天香供养法》   31.《菩提道次第前导六加行法仪轨》   32.《菩提道次第庄严仪轨》   33.《现证庄严论根本颂》   34.《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   35.《佛塔建修供养功德义利分别集经》   36.《律海心要》   37.《...

    隆莲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隆莲法师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4146054.html
  • 佛教英文导游词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31.根据佛教经典,文殊菩萨是转轮圣王的第三太子。相传佛教传人中国后,他在五台山显相。文殊手持宝剑,表示法力广大、智慧超凡. ... bring benefit to human beings. 35.十六罗汉的传说受到了汉族佛教徒对于罗汉的崇敬,他们将罗汉的人数和法力“扩大化”,于是有了“五百罗汉”之说。 The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3351335.html
  • 北京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二)

    元明清玉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B29 《元史》卷202《释老志》。  B30 张宁:《元大都出土文物》,《考古》1972年第6期。  B31 《首都博物馆藏...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  B35 王家鹏:《中正殿与清宫藏传佛教》,《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3期。  B36 《清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档》。  B37 罗文华:《清宫...

    黄春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352249.html
  • 阿底峡与《菩提道灯论》

    的士夫,中、下士在未发大悲心之前则不是修大乘道的士夫。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大乘道所依的补特伽罗怎样?第6颂总叙正方便。第7至9颂说明归依三宝的行仪。其次,第10至31颂为明发愿、行两...;。第三,明引发通智利他的胜方便,自第35至42颂上半共七颂半。第四,明双运方便、般若,修集二种资粮,自第42颂下半至61颂上半共十九颂。说明般若的体性为通达蕴、界、处无生性空的智慧。抉择诸法无生性空...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4852989.html
  • ‘现代禅’的理念和实践(三)

    日常生活中锻炼’[31]。那么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禅定呢?他认为首先是应当活在眼前的一瞬,其次是要活在过程当中,再次就是应当经常发愿 [32]。有时他也认为修禅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行、住、坐、卧即...现代的新佛教代替目前那种迷信鬼神、感应、他力、业障的佛教 [35]。   另外,对于佛教的益世功能,李元松持一种有限肯定的观点。面对物欲横流、罪恶泛滥的社会现实,有的佛教信仰者主张以佛法净化人心、...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2353221.html
  • 试析吕澂先生对“性寂”与“性觉”义之抉择

    菩提之智已为众生所本具,即认为“能知果性已净”29,因此它的整个修习路径是返本还源,吕先生尖锐地指出,这实际上是“误妄念为真净,极量扩充”30,“毕生委身情性,纵有安排,无非节文损益而已。”31   ...)。   面对吕如此精严有力的批驳,熊十力显得有点招架无力。他于此的一个基本看法是性寂与性觉相辅相成,实不可分,所谓”即觉即寂,即寂即觉“35是也。在他看来,如只言性觉固然不可,因为那只是”以乱识为...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3653561.html
  • 修行进德格言一百则

    。  30、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31、有才而性缓,定是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白、隐忍中大。  35、人之为人,总要成为人们所不可少之人。、若庸庸碌碌,可有可无,是谓醉生梦死,污秽天壤,虽富贵不足齿也。幸生其间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4255030.html
  • 隋朝的弥勒信仰——以弥勒信仰的兴衰为主线

    mdash;二十三所载,北朝时的造像数目,略如下数:(1)释迦佛像59躯;(2)弥勒佛像48躯;(3)观世音菩萨像31躯;(4)阿弥陀佛像16躯;(5)定光佛像4躯;(6)卢舍那佛像3躯;(7)文殊菩萨像2躯;(8)阿□佛像1躯;(9)大空王佛像1躯。又据塚本善隆《北朝佛教史》统计,北魏在龙门石窟供造佛像206尊,其中有释迦像43尊,弥勒想35尊,观世音像19尊,无量寿像(或阿弥陀佛像)10尊。   ...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3755155.html
  • 试析吕澂先生对性寂与性觉义之抉择

    。"31  对性寂与性觉的分判本源自于吕先生对整个中国佛学的看法。他认为"六代以来,讹译惑人,离言法性自内觉证者(不据名言,谓之曰内),一错而为自己觉证,再错而为来来(疑当为本来--笔者按)觉证32,...寂即觉"35是也。在他看来,如只言性觉固然不可,因为那只是"以乱识为自性,"但如只言性寂,那亦只是如同数论自性三德之?钝,"以无明为自性"36而已。性体乃一浑然不可分之大全,即空寂即生化,若滞寂而不知...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115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