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如实生活如是禅: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4日
来源:   作者:林谷芳、孙小宁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如实生活如是禅: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孙:其实大人是很容易遗忘的。他们做孩子时,可能也是淘气的、不规矩的、不喜欢被逼着做这做那的。但到了他们做父母,又觉得有这种责任做这些。我记得一次饭桌上您曾说:周老师总是担心孩子会学坏,但是我小时候比他们坏多了,现在不是也挺好的。

  林:父母也许不见得是遗忘,只是内在的驱策力太大。我们自己生命中残留着一些梦想,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成,自然就转嫁给孩子,还找出许多孩子不得不学的伟大理由。人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得敢面对自己的残缺。我们前面谈到当代艺术家为什么狂妄,就因为他都是展示别人的幽微而不面对自己。家长也是一样,要求的大都是自己没能达到的。有一个笑话值得玩味:一位老师骂学生,“如果是某某人,人家在你这个年纪早就知道用功读书了。”那学生回应得好:“老师,像你这个年岁,拿破仑早已征服欧洲了。”当我们以自己作为孩子的参照系时,首先也要能观照到自己的局限与幽微。用自己达到或甚至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孩子,在许多时候甚至是不道德的。

  孙:但要真正对孩子放得下,也还是需要承受一些压力的。

  林:压力要看你怎么看。什么都返回生命自身来看,有些压力就是假相。你说我对孩子标准宽松,其实跟禅有关。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习禅数十年,在四十岁后,我眼里,世界上就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当你回到这个本质来看待事物时,我们很会容易超越那些表相上的好与坏。再谈谈这句话与孩子教育的关系。前面说过,就是一个外相上与你极不同的人,你也不会直接肤浅地认为他就是坏人,相反地,看来意见、观点、性情都与你相投的,你也不会径直地以为他就是个好人。四十岁后,人要有洞穿外观差别相、直接掌握本质的能力,到这时,你的孩子表现得跟你想的不一样时,你也不会就以为他不好。了解本质,一般现象上的好坏标准就容易超越。佛家讲因缘的不可测,我们如果不首先看到这一点,后天再怎么努力塑造孩子,最后都会发现是枉费心机。当然,佛家也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他从来认为,任何时候新的要件加进去都会改变后来的命运,所以人才有所谓的堕落与超越。但在这里必须是先天的禀赋加上后天的因缘,把其中任何一面放大,都不符合佛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