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书·佛陀:平等乞食
佛教丛书·佛陀:平等乞食
佛陀成道后,一日所作,有自受用和他受用的生活。自受用,就是在禅定中享受法喜安乐;他受用,就是在僧团课徒教众,行脚弘化。尤其借着托钵乞食,接近人群,弘法利生,所以《金刚经》一开头就说:「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所谓「次第乞已」,指的是不分贫富贵贱,依序一家一家沿门托钵。不过,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苦行色彩浓厚的大迦叶尊者,他从不到富有人家托钵受供,因为他认为富贵是由于过去世懂得布施种福田所招感的果报,既然今生已经这么富有了,何必再去锦上添花呢?因此他宁可到贫穷人家去托钵,做穷人的福田,所以一直是「乞贫不乞富」。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正好相反,他觉得贫苦人家连自己的三餐都难以温饱,何忍再去增加他们的困境,而富有人家布施少许财物却一点也不为难,所以他是「乞富不乞贫」。
他们这种极端的行径被佛陀知道了,有一天佛陀特别召集大众开示道:「乞贫乞富,都是心不均平,佛法应该建立在平等之上,尽管世间充满了差别对待,但是我们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中,在平等法里才能自受用、他受用。」
「心不均平」正是今日社会纷争的原因,因为人一旦有了比较心,就会有计较,有了计较,纷争于焉产生。一般人都要求别人给他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世间没有真正的公平,因为虽然理上佛性平等,但在事上却有因果差别,我们每个人从过去到现在所造的业不同,每个人的福德因缘都不一样,自然境遇果报也不尽相同,因此世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能公平的,只有靠我们的心去制造平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自然能超越世间的差别对待,人与人之间自然和合无诤。所以《六祖坛经》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