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三篇 临终成就 壹、专题开示 一、对助念团弟子之期许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来源:   作者:智敏慧华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三篇 临终成就 壹、专题开示 一、对助念团弟子之期许

  我总觉得,助念团弟子的心,会分外清净。因为各位经常看到人们的生死关头,看到舍报的生离死别、种种凄凉情景,每当助念时,就不得不思惟生命的无常与短暂,即使活到百岁,较之永恒,亦属剎那,更何况死亡不仅降临年老人,也不会放过年轻人。由此,助念人员应更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要将它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的岁月来计算,而是以他利益众生之广度、深度和究竟度来衡量。就以各位助念团的菩萨而言,你们活一天,就比一个普通人活一生的功德还大,其影响之深远,实难以衡量。如此算来,一天等于百年,那么诸位就等于拥有数万年的寿命。当然,我们助念,并非为了要求自己长寿,但是做人活在世上,即使只有一天,若能利益更多众生,则这一天是多么伟大!我们不仅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更要像阳光一样的普照大地,广利有情。

  我总觉得,诸位发大菩提心为临终者助念,这种大慈大悲的愿行,比为亡者超度的功德还大。因为当一个人舍报时,只要聆闻到佛号,就能往生佛国净土。而超度,则是在临终往生的机会错过后,为中阴或已堕鬼道之亡者神识作超度,亡者须经历中阴怖畏及鬼道苦难,远不及临终助念,引导亡者于最后一念闻佛、忆佛,剎那即得往生净土,功德之巨大,往往比修行一辈子还殊胜。诸位助念,毫无条件,任何人请求,立即前往助念,这正是观世音菩萨「慈航普度」的精神,人天钦敬。这样无相

  普度的功德,无量无尽。

  我与诸位共聚一堂,心里很安祥。不像和一般社会人士见面,他们在一剎那间,心中已动了许多念头,虽然面对面,心的距离却很遥远。而现在与诸位在一起,诸位清净的心,使整个坛城呈现清净的光明,亦即是我们体性的净光。诸位若是以这样纯净的心念去助念,亡者才能往生或超生。若以凡夫心助念,一边念,同时又打着种种主意,亡者就难以获益。

  在前往助念的途中,大家要修上师相应法,以清净的心去助念,不要讲世俗的杂话,扰动心念。助念时,大家都知道要顶戴上师,乃至自成本尊去度化。然而,当我们在度眼前的一位亡者时,又何妨将心光分化亿万,同时去度化法界一切的有情?一念之大悲,就能使更多、更广的有情得度,或深种成佛之因。助念时,若心胸仅及于亡者,那我们所度的,也只有亡者一人而已。若住心于虚空、乃至法界,则同样地持咒助念,度生的幅度却无限的深广。此时亡者所在的房间消失了,对面的坛城,化为无边的华藏剎海,住于虚空之中。助念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一直要持般若心咒,令所助念的亡者及其怨亲债主,乃至法界一切亡者、一切有情,皆一同汇归法界。

  诸位助念,是为了大悲度生,而非为了成佛作祖。也正因如此,功德更广大殊胜。长此利益众生,积功累德,再加上精勤的修持,上焉者今后当有自己的剎土,中焉者汇归诸佛剎土,最低限度亦可净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剎土。

  我们修行人,若想真正走上修行之道,必须时时修持、安住不动体性,才能在现生、临终、或中阴时,得到解脱。每天早上一醒,就要想到:倘若这一天是自己在世间的最后一日,应该怎样尽一切心力、物力、财力,来使这一天过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亦唯有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尽力地修持、忏悔业障,并安住体性,修持不动心,这是唯一、最好的安排。如果大家每天早上醒来,都能如此思惟,珍惜这一天,如是而行,怎会不成就?

  一个人一生所修持的,就在于舍报的剎那,能够安住正定。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实际上不知要累积多少福德和功德,才有可能在临终剎那安住正定。因为当一个人将要舍报时,在脑海中,这一生的所作所为,会像电影一般,一幕一幕显现,作一个总回顾。一个密乘行者,要在舍报时自心坦然,

  无愧于上师、传承、本尊、护法、以及众生,才能够安然安住正定,契入法性。而一般人,往往在临终时,当一生所作所为都显现时,良心必然发露,对一生所作恶业会感到后悔,因而不能坦然安住,而再入轮回。由此可知,要想在临终时,身心坦然,安住正定,在世时即使身处暗室,也要俯仰无愧,如此才能坦然面对死亡,不为业力牵缠。

  因此,各位每天睡前,应检讨自己,这一天在戒律与身口意方面,有无违犯与过失?并且要竭诚忏悔。每天晨起,即发愿广度有情,不再犯种种过失。检讨与改正应该同时进行。如此,时时检讨,宿业渐消,不造新业,从而智能增长,逐渐脱去业力缠缚,而得入正定,此生、临终、或中阴,就能成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