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三节 敦煌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三节 敦煌
位于甘肃省的鸣沙山千佛洞,又被称为莫高窟。根据〈周李君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知道最初是于苻秦建元二年(西元三六六年),由沙门乐僔开始经营,但据〈沙州地志斥简〉(Bibliothéque Nationale所藏)说,要早十三年,即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年)创立。继续有法良及东阳王等的营造,至唐代,乃至五代也有数窟。现在者共计四百八十窟,各窟安置有许多的石雕及泥塑的佛菩萨像乃至诸天像,四壁以及天井,均曾用油漆粉刷之后,加以绘制当时盛行的释迦、弥陀、药师等像,净土变相、《法华经》、《维摩经》、《报恩经》、《观音经》、《华严经》等的变相,并描写有本生谭、佛传等的图画,故被称作佛教艺术的宝库。
又由于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等的搜集,所谓敦煌写经,在汉译佛典的传流史上,也像日本的奈良写经,同为贵重的文献。尤其是发现好多所谓疑经类的文献,也是在求明白汉民族之如何理解并容受佛教上不可欠缺的资料。
所谓变相,是用图画形像的变化,来表现经文中所说的种种故事,一般是以画面的中央下部为起点,顺次以「の」字,描绘出一经的内容,仅以敦煌壁画所见者,尚未到达后世流行的密教曼荼罗图的式样。壁画之最古部分,则为北魏遗物,其中也存有题名为刘宋文帝元嘉二年(西元四二五年)者。
石窟均为方形平面,像印度塔院和窟院之通常为马蹄形平面者,一个也没有,宁为受了印度僧院形式的影响,在宽广的后壁正中及其左右的壁面,设有佛龛,配置佛菩萨像,此即形成了所谓「千佛洞」的伟构。
偶尔在石窟的中央,掘出佛塔的残迹,在其四周设佛龛配佛像,但却没有塔院窟之命名,于此可见,乃由古来的佛塔崇拜转变成了佛像崇拜的信仰。佛像的形式,古的部分起于犍陀罗式,次有西域式,也稍加入一些笈多王朝时代的形式,随着年代的推移,也出现了中国风格的作品,即自六朝以迄隋唐形式的开展。到了晚唐,又加入了西藏的风格。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