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四节 禅宗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来源:   作者:野村耀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四节 禅宗

  禅,是禅那(jhāna)的略称,译为静虑,是以静止的心作思惟,是一种宗教的实践行为。禅宗,即因以禅为主而得名。禅之传来,为时很古,后汉桓帝建和二年(西元一四八年),因有安世高从西北印度来到洛阳,便译出宣说坐禅方法的《禅行法想经》、《大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等,传来了小乘的禅法。由于那些禅经的内容,揭用了小乘的法数名目,故亦被称为禅数之学;根据《高僧传》所载的当时,基于这些禅经而修行的人很多。到后秦之际,鸠摩罗什,译出了《坐禅三昧经》;东晋之世,北印度出身的佛陀跋陀罗(觉贤),在庐山译出了《达摩多罗经》,因其门弟子的努力而萌芽了大乘的禅。其次,北魏的孝文帝(西元四七一─四九九年),从印度厚礼迎取了佛陀禅师,在洛阳之东,为建嵩山少林寺居之,受业弟子,常数百人,及至菩提达摩(Bodhidharma)来华,便为中国的祖师禅,开了基业。

  菩提达摩(西元?─五三五年),有说是南天竺国大婆罗门国王的第三子,又有说是波斯国人。至于达摩传,有异说亦有润色之笔,无能确定。他于西元四七八年以前,来到宋境的南越,历涉诸国,从事游化,迄北魏佛教隆盛之时,渡江北上,进入嵩山少林寺,因其面壁达九年之久,人们呼之为壁观婆罗门。达摩以壁观教人,他说心不用安,止诸外缘,内心不喘,心如墙壁,以之便可入道。被认为是达摩所著作的,即是二入四行的思想;理入与行入,称为二入。但以理入为主,谓一切众生,皆与佛同,以清净之心,藉观壁坐禅,即得信悟;行入是依实践体得理入之理,故说了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之四行。

  嗣达摩之法而成禅宗二祖的,是慧可(西元四八七─五九三年),本系深究儒学的人,在他四十一岁时,遇到达摩,师事四、五年,授其禅法之后,乃从之参学,达五年之久。慧可于雪中断臂的传说,虽很有名,但非史实,唯于慧可得髓之说,正是说明慧可求法精神之真切的故事化。慧可于达摩寂后,化导僧俗于黄河附近,名声颇高。出至邺都,乃逢北周破佛之时,他以九十余岁的高龄之身,为护经像,隐于靠近扬子江的舒州皖公山中。依照传记,慧可是传通《楞伽经》的人,他及他的弟子们,盛行四卷本《楞伽经》的讲说。所以,慧可透彻了达摩的二入四行,依据《楞伽经》,主张万法为一心所现;二见的对立,无非出于自心所现的妄想。比起达摩,他表现得更为积极了。

  慧可之法传给了三祖僧璨(西元?─六○六年)。他于北周破佛之际,与慧可同入舒州的皖公山,后来辞往司空山而常住于山中。僧璨与慧可一样,同为《楞伽经》的传承者,但在其所著的〈信心铭〉中,另含有华严的思想。据说,自达摩以迄僧璨的禅者,一处不再宿,也没有与弟子们共住的事。

  嗣僧璨之法的四祖道信(西元五八○─六五一年),师事僧璨十多年,后来出家,历吉州和九江,于庐山大林寺,止住十年,又移住蕲州黄梅县的破头山达三十余年,与其会下五百人,住定办道,精进不懈。这样集体住定的生活,为禅思想和修行的观法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对此五百人共同的集团生活,仅靠在家信徒的布施是不够的,而且也没有来自政府的补给,那是不能不向自然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了。为此,他们一面从事耕作与杂务,一面精勤于佛道的追求,到达把禅解释成为体验的和精神的,并以此作为修行观法的程度。这一立场,已不是限于出家人的禅,乃是开放成了契机于一般的,并在广大人群的日常生活上推展开来的,这是值得注目的事。又因集团生活的经营,保持全体的秩序,一切行事必须条理井然,此亦为形成禅院生活之规范,开出了先河。至于道信的禅,他重视坐禅观心,以五门或称五方便,为其思想的纲格,以其中的「守一不移」,作为禅的要谛。

  由于嗣道信之法的五祖弘忍(西元六○一─六七四年),及其门下的活跃,此一禅风,便从扬子江一带,向诸方弘开,逐渐趋于隆盛。弘忍着有《最上乘论》一卷、敦煌出土《蕲州忍大师修心要论》一卷。依照此书所说,弘忍主张守心为入道要门,亦为涅槃之根本;他是说了守本真心的坐禅观心之法门。道信及弘忍等的禅风,当时被称为东山法门,或称为东山宗,可见已形成了禅的门户之风。

  弘忍门下,出有神秀(西元六○六?─七○六年)及惠能(西元六三八─七一三年),形成了一般所说的北宗禅及南宗禅的两大流派,即所谓南顿与北渐。神秀在他五十岁师事弘忍以前,已是一位精通儒释道三教,并曾经过了六年修行之学者,故被推为弘忍门下七百人中的上座。尝受则天武后抬举,优遇以国师之位。他着有《观心论》一卷,主张只有观心一法,为佛道之最要,可知他是真的传承了道信及弘忍等坐禅观心的思想。从传下北宗禅思想的《大乘五方便》一卷中,也可以明确地见到顿悟的性格,北宗禅虽以赞成渐悟的主张为通说,但也不是没有其他想法的存在。

  禅宗的六祖惠能,幼少失父,以砍柴进城出售,孝养母亲,据说,有一天,于城中听到一位客人诵《金刚经》而无师自悟。但他在此之前,已亲近过《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菩萨戒》等经,他的机缘早已成熟的。至于他和五祖初见面的问答。提到佛性的事,那是一种故事而已。依据后来南宗禅系统下的传说,弘忍为了要在七百位门弟子中,找出付法的人,而命用偈表示各人的悟境,发现惠能的境地,高于神秀。便将法及衣,授给了惠能,承认他是禅宗的第六祖。惠能的思想,古来是以《六祖坛经》为考察的中心,近来则由于发现了敦煌出土的资料和《六祖坛经》的异本,知道坛经的内容为后世附加和改窜之处很多。因此,作为了解其思想的资料,有人说除了大梵寺的说法和道诫之三科三十六对法之外,便没有了;又有人说即使敦煌出土的资料,也未必全是惠能的东西。不过,惠能的禅,后来成了中国禅的主流这桩事,是宜加以大大注意的事。

  惠能门下,出有青原行思(西元?─七四○年),因有其弟子石头希迁(西元七○○─七九○年)和南岳怀让(西元六七七─七四四年)等的活跃,为中国禅带来极大的发展。

  神会(西元六六八─七六○年)住于洛阳的荷泽寺,大弘禅法,当时北宗禅的势力很强,使得神会成为重要人物也几乎有点问题,因此,神会为了阻止北宗禅的流行,便对北宗禅展开了猛烈的排挤。批判北宗禅的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法门,主张南宗禅才是正统。此后的北宗禅,因义福、普寂迁化之后,渐渐趋向于衰落,唯有南宗禅一枝独秀,说起禅宗,也仅限于南宗禅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