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三十九集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三十九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三十九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12月20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拿起《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跟往常一样在荧光幕前的朋友,请端身正坐专心听讲不作旁的事。
[在世虽有疑,当随喜善法]就是说你今生虽然有一点疑问,先把他摆在一边不要去计较他。因为佛法这么圣深,你不可能一下全都了解。所以有所疑难,乃至于你这个疑难也许碰不到善知识可以问,你一时没办法解决,不要因为这个小小的疑难,就把你绊住了,你就不在往下修或是往上修。这就有点象我们去参加种种考试,升学考试、托福……他题目很多,你如果偶尔一题两题作不出来的时候,你就不要一直停在那里,你停在那里下面都作不下去都没作了,所以这是划不来。这比喻是类似。你在佛法里面佛法这么圣深广大,你如何可能一下全都解得。如果有所不解有所疑的,先把他搁下多闻阙疑,慎行其馀。而且要随喜善法,随喜善法的意思就是说,你所了解所知道的佛的一切善法,你都起欢喜心随喜赞叹,说佛法真好这样子。当然你不是很了解你就不要乱赞叹,那个也不对。所以一定要你真正了解的部分,就要诚心诚意的赞叹随喜。随喜什么意思呢?1、随喜赞叹佛能说这样圣深的法。2、随喜赞叹有这么多的众生能够听到这么好的法随喜。3、随喜有很多的众生,因为听到佛讲这么好的法,而得到解、而且能够正修行、乃至于得悟得解脱,因而起欢喜心。这个叫做随喜。所以这个随喜不是一般人说,到庙里面去拿了十块一百块丢到功德箱里面说我随喜了。不是这个。当然那是随喜财施的功德,但是随喜佛的法身功德更加重要。因为财布施可以增福,但是法供养能够增加智慧、能解脱、能证菩提。所以这样更重要。[譬如观歧道]歧道就是岔道。[利好者应逐][佛法之中,信为能入;]只有有信心的人才能够进得去。否则没有信心的人都变成门外汉,就在门外徘徊观望,站在门口探一探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可是就是不敢举步进去,因为信心不够所以却步逡巡。所以有信心的人他才会进佛的门,真正进去。信心不够就留在门外,看一看风是、看一看风头,看一看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机会,或是什么这样子。[若无信者,虽在佛法,终无所获。]所以如果对佛法、对三宝没有信心,虽在佛法中也将没有所获。刚刚讲说对佛法有信心,所以基本上来讲这个学佛法,应该是跟着三宝学,三宝是主体。所以这就佛说到末法时期,末法的最末了,只有剃头披袈裟而没有一点点法了。出家人也不讲法了,因为不会讲,法也没有了,连法本都找不到。法本找不到可能吗?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现象你可以发现。你不要说现在法这么昌盛,这个昌盛我们不是说我们的经济,前一阵子是泡沫经济嘛,这个也是泡沫佛法。表面看起来是昌盛的,事实上里面是空的中空。而且那个泡沫是假相。说垮就垮了就有点象华尔街那个金融,那是一样说垮就垮了。那一天不知道是哪一天就是了,不过一直都在酝酿之中。怎么样呢?就是很多的泡沫一起在出现。看起来让你觉得佛法很昌盛,但是多半都是相似佛法多,真正的佛法就少。真正的佛法就没有人爱听,也没有人有耐心听。真正追求真实佛法真实智慧的,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这种追求的人就越来越少。所以当今佛法就有很多很多的引诱,不过我告诉你我已经超过那样的了。我在两三年前我是忧心忡忡,到后来想这是众生共业我这样忧下去,你们只有提早死亡那样子。所以不忧了我一个人忧也没办法。我也不能学屈原去投江。投江人家会说你看看成观法师讲的都是假的,他自己还是活不下去了。所以我只好这样子估且活着吧,能讲就讲一讲。有缘的就听一听所以就各度有缘人。其他也实在是管不着,能够稍微讲一讲就讲一讲,就不怕人家骂我这样子。事实法是有代价的,我讲过佛世尊出现于世干什么?就是破斥凡夫外道的一切颠倒作为。凡夫有凡夫的颠倒,外道有外道的颠倒,都把他破斥然后才能把他引入正道。所以光讲正的就是立,邪妄也要提出来破斥,所以要有立有破。你光立不破的话,结果就成就了很多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过现在的人都不用绣花枕头了。那个绣花以前都绣金的银的很漂亮,但是里面装的都是破棉絮,所以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破有立。破要破自己的业障烦恼障,种种龌蹉的东西都要清除出去。然后才能够立善法,才能够把如来真正伟大的那些甘露菩提放进去。否则就好像你要装佛的菩提甘露,结果你的能够瓶子的脏的,然后佛就说如果那个够瓶子脏没有洗,菩提甘露装进去都变成毒汁。所以首先要破惑灭障,是修行的第一步,一定是要这样子。你看楞严法门要修明心见性,佛就没有一开始就教阿难怎么样明心见性,开始先破惑。七处征心就是破惑。破惑惑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惑就是疑惑。所以要先建立信心,建立信心之前要先破疑惑,疑惑破了其他的惑才能破。我们讲惑主要有贪、嗔、痴三惑,惑就是烦恼。但是真正第一个大惑修行人来讲是疑惑。你信心没有建立起来,你根本门都进不去。你不但门都进不去在门边走来走去,然后走一走就踢了门槛一下这样的。不过这是比喻。踢门槛一下干什么?怎么讲得这么难嘛。都没办法信这样的。你们知道嘛很多人对佛祖有话说,你知道吗?诶这个好像不对、诶不是这个样子、诶这个时间不对、诶这个空间不对这样子。对佛法、对佛世尊有话说有很多意见的。意见就是不信、就是疑惑。没有疑惑有信心的人才会进去。信了觉得这个好,这个是金字招牌,这个是专门店,就赶快要进去,怎么还在外面张望呢?不信所以不进去。不进去当然就不会消费,就不会买到东西。讲到这个消费,我为什么用这个消费?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曾经认了一个干女儿,她的儿子也到我这边来也皈了依,然后他母亲不信佛,虽然跟我们以前也很要好,因为他在这边有修一些功德,她有一天打电话来直问我说,我儿子怎么样怎么样都到你那里去消费。因为他有点灯什么的。她说都到你那里消费花了很多钱。他是到佛门来消费的。所以信为能入,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他有一部书叫《信心铭》,我一写到信心铭我就很感触很感慨,你看禅宗是讲悟、讲明心见性是最高的。但是大师写的那本书叫《信心铭》,铭就是称赞的意思,就是称赞信心、赞叹信心。所以他不是说见性铭或是明心铭,是信心铭。所以禅宗的祖师他希望大家学的是信心。这个诸位听了应该心里面猛醒。那个学佛法我讲过,你的信心多少就是你能够理解、体会,乃至于证悟的多少。一开始的时候。所以你信心少那就是累劫修的少,累劫修的少所以你今生那个银行里面的余额就少。今生你能提出来购买佛法的就少。所以要讲这个你们听的就很能够会意了。所以禅宗的三祖写的是《信心铭》,他是写修道最重要的东西,而且里面当然主要讲也都是讲习禅的事情。但是他把他称为《信心铭》。这个无独有偶还有一位马鸣菩萨写《大乘起信论》,这个一讲我又感慨了,感慨什么?你不要以为你很了不起,噢你又悟了,噢你又成佛了怎么样,请问没人指引你算什么?这个马鸣菩萨他已经是地上菩萨了,他所说的伟大的作品叫做《起信论》。马鸣菩萨也是正法眼藏的传人,他也是禅宗西天的祖师,第十三代。达摩祖师是西天的第二十八代。他们所讲只是起信而已,你们懂吗?当然里面道理是很深,但是他最后归结就是劝发起信,要对佛法有信心,要对三宝有信心。我顺便讲到,我讲的是很不中听的话,一定是会被人家很讨厌,但是我还是要讲,你喊呐喊呐皈依三宝对三宝有信心,可是你都不亲近三宝。你亲近的都是居士宝。现在喊出来了第四宝居士宝。这个不是有一点点相违。所以这个的话不是在发心修佛法,乃至于将来有一天我所说的,三宝没有人护持,大家都去护持居士宝的话,那么法就要灭了。那么这个里面就有你的一份功劳知道吧。顺便我再讲我又会更加臭头了,台湾有很多人都是跑居士道场,有的连道场根本都不跑,就在家里看电视台,看我这个现场转播、现场直播这样,就当作是学佛了这样子。所以你不是真正的亲近三宝你知道吧。因为现场转播当然好像真的一样,可是银光幕所显的那个我没有体温,也没有血液在里面。是有如活人一般这样子。所以佛说你要修行正法,你就是要亲近善知识、亲近三宝,亲近是真的亲近。不是听声音看影片这样子。不过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你实在太远了没办法,那就也暂且这样子。但是不能只是这样子。也还是要想办法真正的亲近。因为亲近的话获益的是你自己。所以我讲的都是肺腑之言,如果听的耳朵有一点不太顺的话,请多包涵。所以三祖的《信心铭》里面讲说:“修行就看你信得过,信不过。”但是问题是你信什么?譬如说你念阿弥陀佛,你就要信有阿弥陀佛,你要信得过而且真的信有阿弥陀佛净土。我问你真的你学净土宗的,有几个真的信了阿弥陀佛,及信阿弥陀佛净土,然后有这么好的地方。有几个信?信多少?我告诉你很少很少。为什么?正如我上次讲的,你如果真的这么信的话,那你就会有如净土宗所说的万缘马上就放下,有这么好的地方我还在这边乱搞干什么。万缘放下一心念佛。然后一心的要修佛功德这样子。不会说这边打混了。所以那个信心有了一点点,结缘结缘这样子。可是今世跟佛法有缘,如果这样打混,来世能不能在有缘那就不一定了。因为一边念佛结缘,然后一边又造了很多不好的业,乃至于见不得人的业。那就难保了。所以这个信字就是很难。你信了但是你信的程度多少,乃至于你信的面的多少。你是只信其中一部分,还是全部。如果是信全部那你有多深,还是浅浅的点到为止,甚至于点都还没到。就认为是有信。我就讲一个等于不是笑话的笑话,因为分宗派的关系,所以有的人只信阿弥陀佛,那就好像不信释迦牟尼佛一样了。是不是?有的人很信药师佛,因为他对福报有兴趣。修药师法门增加福报、增加寿命,他对这个有兴趣。有的人信观音菩萨。所以那个信的范围也是每个人不一定。但是如果真正是信三宝,而且真正起信了,应该是全都信没有这样分家的了。你把佛菩萨就分你家我家,这样分好几家。这个也是很奇怪的事。[若无信者,虽在佛法,终无所获。]因为不信你就不进去害怕。怎么害怕?信了你要皈依的时候害怕,好不容易皈依了,好像林海峰下围棋一样,光是要皈依的话要长考很久。怕皈依了以后师父会束缚你,又不能吃荤,又不能杀生什么搞不清楚就长考,好不容易搞清楚了,觉得说可以皈依就皈依了。皈依以后受戒,受戒也是蛮折腾的蛮辛苦。从一戒、二戒、三戒、四戒开始受起,受了十年五戒还没受全。那有的一辈子最好的就是多分优婆塞,但是受了也还没怎么样,受了又没好好持,这里犯那里破太多了。所以这个就是信心不够,信心不够所以种种的疑惑、种种的障难就起来了。如果信心够觉得这个东西实在太好了,我就是一定要把他做好。当下问题就去掉一半以上。至于你说可是我们隔壁那个师姐她一发心以后,她就又皈依、又受戒、又五戒、又菩萨戒就同时都受了,然后受完菩萨戒回来才发现上档了,因为菩萨戒的戒条什么的都还没搞清楚。过两天以后就觉得原来不能吃肉,可是我已经吃了怎么办?就上档了。乃至于还没想到才引发出来说,我受了菩萨戒不能吃肉,那能不能买肉煮肉给人家吃?种种问题都出现。所以那就是信心没有具足发起,没有花那个心思把他搞清楚,然后在去受。这个都跟信心有关系。你有信心的话就有一点象运动员,他真正他就会很严肃很郑重慎重,你说一个运动员他会不会说没有训练,然后没有锻炼就去参加比赛。不会,他一定会准备的很周全,乃至于配合他的生活饮食起居,都配合好训练好,然后才去参加比赛。修行菩提也是一样,你要受戒之前都要把所有的状况都搞清楚。因为受戒是你修行的第一步。第一步起跑怎么能乱跑。跑鞋也没有、训练也没有,就乱七八糟的这样就去起跑。所以要起跑之前都要把所有会解的东西要搞清楚。那么拉回正题,你要修这一部经,这讲什么?讲坐禅的。你要坐禅之前不要噼里啪啦的只是把腿盘上来就好了。这个都是你在习禅起跑之前你所要学的,要把跑鞋买好,跑鞋怎么穿怎么绑。不一样的你知道吗?跑鞋有很多种有平的、有钉鞋、专门的是钉鞋,起跑的时候有起跑的工具,然后要怎么样各就各位,听到枪声的时候怎么样起跑。乃至于常常要训练怎么样起跑,怎么样延续这样的。这部书就是要教你这些东西。从初发心开始你做准备工作,一直到跑完全程。我就发觉讲这部书,比较有意思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虽然是很正经的,但是跟《楞严经》比起来层次上是很差。层次上的差别,因为这是最初发心的人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可以讲的就很多很多。《楞严经》层次已经很高了。象这边比较低层次的就是你应该都知道。
[如是种种因缘,觉知疑过,当急弃之。]在这种种的因缘里面,你觉知疑惑的过错,疑过就是疑惑的过错,就要赶快的把他抛弃,抛弃这个疑惑。所以有信心的人,信心具足发起了以后,然后就勇猛精进。所以勇猛精进怎么来的,还是基于信心来的。如我上次讲的有一个男的看到一个女的很好,然后一心想要追求,那会不会勇猛精进?不勇猛精进永远也追不上。你不勇猛精进追的话,那个女孩子说你诚意不够,花的功夫不够,我就不要接受你。而且就没有疑惑徘徊迟疑。我们年轻小的时候有一个故事说:疑惑的人就好像到森林里面去捡枫叶,秋天以后变成红色的叶子枫叶,然后在森林里面一开始的时候,看到有色泽大小还不错的枫叶,可是觉得不够大,就再往前走说前面一定有更大的。结果越走越走后来这个枫叶就越来越小,等到走到森林尽头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枫叶了怎么办?就只好折回来在去找那个大的枫叶。没有信心的人也是一样。因为你疑惑所以你就错过。所以有信心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好的,当机立断就捡起来。
释文[譬如有人在于歧路;歧路即三叉之路也。]或是十字路。[路多则不知何所往,]因为路太多条了,就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疑惑必定无所趣向。]疑惑的人必定是不知道要趣向那里。[诸法实相中,疑亦复如是。]我们在修行诸法实相的过程中,产生疑惑也是这个样子。
[诸法即指一切大小、凡圣、偏圆、顿渐、权实、等诸法;]顿号的意思表示是顿一下隔开,好几样项目的时候用顿号顿开。这样子是‘,逗号’就不是把项目隔开,而是把语气暂时中止一下。[诸法实相中,疑亦复如是。]他是要解释诸法实相的诸法,诸法指一切的大乘、小乘、凡夫法、圣人法、有所偏的法、或是没有偏圆满的法,顿就是顿悟的法,渐就是渐修的法,权就是权教法,实就是实教法,实教就是了意圆满的。等诸法。[言实相者,即无相也,]实相即是无相。[亦即所谓真如实相,当知实相无相,即空义;实相无不相,即假义也;]这意思说如果实相是指无相的话,就是空的意思。所以实相有好几个意思。第一个、如果实相是代表无相那就是空的意思。实相如果无不相就是能够生一切相叫无不相,能够幻化成一切相叫无不相就是假的意思。也就是假智。[实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即中义也。]如果实相是无相不相,不相无相,这两个合在一起就是中义。这个就省略一个字,在不相前面加一个无字。实相如果是代表无相、无不相,以及不相、不无相是这个意思。这个很麻烦的我讲一讲就不麻烦了。无相、无不相这个实相是无相,这个无不相的无就把他说非无相。无不相就是非无相。实相是无相,但是非无相。因为虽然实相是无相,可是他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叫做非无相。这个无不相就是非无相,他虽然是无相但是非无相,为什么非无相?就用禅宗六祖大师那句话你就懂了,“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能生万法”本自清净但是他又能生万法。所以本自清净就是无相,但是能生万法就是非无相。所以就无不相。学佛难就是我们的中文是古典的中文,第一个无相的相是名词,第二个无相的相是动词。所以你看看这个名词前面加无,动词前面不能加无就加不,不相。所以无不相就是非无相。不相的意思就是说不产生任何相的意思。这个动词是当作不产生任何相。那个相就是产生相的意思。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