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 大乘殊胜在菩提分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 大乘殊胜在菩提分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九讲之 大乘殊胜在菩提分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大乘殊胜在菩提分
这个精进到了最炽盛的地步,有没有跟小乘人人无我的修习相共同的行门呢?
月称论师说,“菩提分”,这是跟小乘人相共通的修行法门。这个“菩提分”的问题在这里一定要铺开讲。我们在前面对三十七道品的学问常常回避,到这里就已经无法再回避了,因为这里在人无我空性方面所证悟的是菩提分法,而菩提分法属于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在整个佛法的修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意义,我们已在前面的课程中逐步地了解了。中观见所指导的修行路径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同时断的,也就是说,在清理烦恼障的时候所知障同时被清理掉,也即人无我空性和法无我空性同时证,人我烦恼和法我烦恼同时断除。
跟人无我空性相应、跟人我烦恼相应的这一部分,所要用的修行方法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小乘人的修行方法。比如说四谛、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的修行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跟人无我空性相应的修行法门,也就是说,这些法要证得一分,人无我空性就证得一分。小乘人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法无我空性。他们也修行法无我空性,但是很难圆满修或证得。(我们在讲中观八大难题的时候,这个结论已经告诉大家了,大家知道结论就可以,至于说分析,不太好、不太理解,问题都不大,放到以后慢慢来,但是小乘人对于法无我空性不能圆满修,这是确立了。)为什么不能圆满修呢?因为跟法无我空性证悟相关的修行是六度(小乘教缺六度法)。
关于六度的这一个道,我们了解这么多就可以了。四谛的部分是入道的方便。其实,真正的在人无我空性的修行中,从初地来开始修行倒没有这么复杂。初地叫做初预道流。我们修习中观的大乘菩萨修行就是这样的,这一点还是很划得来的,非常非常地划算。倒不一定说把阿罗汉的八人地和初预道流、入流亡所这些过程都修到了,可能并没有关注到这个细节,并没有修到位,他所关注的主要是六度道,但因为“一空一切空”的缘故,所以当大乘的布施和持戒的有些部分能做好的话,对于初预道流的人无我空性这一部分的证悟还是可以证得,他自然有一些省力气的办法。为什么呢?就好像我看这个粉笔是没有障碍的、是空性的,那么把这个力量用到茶杯上去考察,结果就发现茶杯也是空性的。这种能力是可以进行转移的,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使用,所以作为大乘人比较划算。也许对于初预道流的人无我空性,登地的那一部分基础并没有圆满地去修它,但是这个能力可以逐渐地获得。
在初地之前,所要修行的法门是什么呢?相对人无我空性的证悟,要修行的法门就是戒、定、慧基本三学。到了第二地,所要修行的是以十善为主,十善的直接作用就是调和身、语、意三种业。第三地,四种静虑和四种无色界定是三地菩萨修行人无我空性常用的修行。四地菩萨修行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一会儿根据表格来详细了解。三十七道品虽然步骤十分严密,但是对大乘人来说,跨跃这些步骤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一空一切空”的原因,大乘人因为知见的原因,已经理清了修行过程中必然要产生的那些障碍,之前就有了知见上的足够的准备,这种准备就使大乘人在定中进展的时候,那些障碍不会产生增上的力量。一旦这些障碍具体到了修行者的面前,他可以很快就被突破过去了,这个障碍也就不会很坚固,进展起来也就快了。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