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 修行人请小心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 修行人请小心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 修行人请小心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修行人请小心

  吃完早饭以后不活动就用功,我们会遇到障碍。

  因为虽然肠胃是如幻的,但是它制造障碍可不是如幻的。早饭吃完不要马上打坐,最好的方式是能够散个步,时间还不得少于二十分钟,像这样在肠胃当中聚集的一些营养,一些气,都得以消散,之后才开始坐一会儿。打坐的时间,如果想打坐四十分钟,那么最好在坐到二十分钟的时候,腿子放开,放下来,到地面上站两分钟,立定不动的站两分钟,然后再坐下来,再盘腿坐。

  女众的盘腿不要用双盘,不要去练腿,有个单盘就够了;男众在没有一个很好的打坐习惯之前,也不要去练双盘。没有一个好习惯之前,怎么坐都是不舒服的,怎么坐都不对劲,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怎么摆都摆不好。其实就是多要点时间,而且多要些次数,每一次时间稍微短一点,逐渐形成习惯,后来就发现,原来我们的腿都是可以软化的。每天只要有那么一两次,不到一个月时间,腿就逐渐软化了,坐就能坐得住了。其实这个阶段也不长,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早饭以后,在寺院里面,要行大行,中饭以后,要行大行,晚饭以后,也要行大行。

  行大行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打禅七的时候,至少大跨步的那种行香,头靠衣领,这种行香,至少要用四十到五十分钟,依在禅堂的那种速度,四五十分钟走出去的路大约是八里路到九里路,即四到五公里,走了这么长的一个距离之后,再来开始打坐。坐到中间要有一个间隔,把腿子放下来,就是这样的。如果能够像这样有规律的来安排生活,安排打坐,每天安排一次或者两次都可以,时间短一点没关系。等到一个月的时候,一定会感觉到身心都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其实有很多习惯性的常见毛病,在这种情况之下都能好起来。下一步就会发现,怎么中观里所说的有些道理,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呢?不是觉得自己的身心比较空洞,就是觉得世界比较空灵。在这种情况之下容易领悟一个道理,就是烦恼之来,必有对境,我认为对境是真实的,我才能有火气能够起来,要不然别人怎么拱我那火,那火肯定是起不来的。

  身心调适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整个世界都会很空洞、很空旷,生气生不起来,发火没脾气,即使发出来也是假的。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就好进行下一步的修行了。等到我们觉得一切都很空洞,都很释然的时候,其实烦恼真的就很少很少了。任何一个烦恼的产生,必定是你认准了一件事是真的,认准了一个人是真的很烦人,这个烦恼才能够生得起来,大家相信这一点。

  在以后的运用过程当中会逐渐产生一个现象,或者在梦境当中,或者在打坐的过程当中,会突然出现一下空灵的状态。或者有时候见光、见花,一下子突然看到白色的光从左边往右边飞,从右边往左边飞,或者突然看到梦境当中有个莲花,或者有一些希奇古怪的事,一个古人出现了,或者地狱的狱卒出现了,或者三宝当中的僧宝的形象在梦中出现了,或者在打坐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景象出现了,这些都是好现象,但是你如果执著就是坏现象,“即落群邪”。如果一喜欢这个,“师父,我在梦里看见你了,你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念大悲咒啊”。 “我没跟你说念大悲咒啊”。他说,“就是你说的,梦里头你来跟我说的”。师父说,“我没有去你梦里呀”。这个时候,我们的思想就会产生分歧,就会觉得梦里的师父更重要,坐在面前的师父不重要,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往后像这样的事情,跟你来争师父的,跟你来争三宝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如果正确的理解它,是名“善境界”;如果不正确的理解,去执着它,把它当成真的,即落群邪,是名“魔境”。

  只要一开始用功了,魔就天天跟着你,就天天要跟魔打交道。有时候,是这种幻相的魔,在这个时候的修行当中,只能使用禅宗的方法,叫作“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你在梦里真的有个佛突然一伸右手臂,盖在自己头顶上,来了一声,“我给你授记,你明天就是佛”,这个时候你高兴得起来但一定不能高兴。中观与禅宗的方法都是“佛来佛斩”,即使佛来了,无意义,不要相信他。其实需要相信的还是指导你修行的这个人,只有这一个人。其实这些境界来的时候,都会是一个考验,考验你对你的修行来源,你们之间的这个通道,把这个关系处理得如何。因为这个通道,它太容易让你放弃了。只要处理得有一点点障碍,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如果要想,“本来那师父我就觉得不怎么样,现在佛来了我还要你干吗”?这就完了。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