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般若玄谈第三种 六家七宗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般若玄谈第三种 六家七宗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 般若玄谈第三种六家七宗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般若玄谈第三种:六家七宗

  佛教通过了在鸠摩罗什大师之前的好几代法师的从简到丰的翻译过程,汉传佛教的很多“名义”跟印度的佛教已经挂上钩了。到鸠摩罗什大师的时候,形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气象。当时的三千义学僧侣就围绕着他,云集在终南山边“草堂营”,大师手持梵卷,口出秦音,弟子下坐,全力记校,都帮他做翻译的工作,这时好几个派别都逐步兴盛起来。

  可般若中观的弘传并不顺利,尤其佛教般若的“名义”,大江南北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统一。如“空性”这一词汇,在当时的长江以南就有好几位论师把它直接解释成为“道”,就是《道德经》里面所用的那个“道”。在此之前,“般若、中观、空性”这些名词在中国人的习惯当中不常用,用什么词汇呢?就用“道”。

  还有的法师就说这个修为的过程称为“德”,相互借用,出现了佛道儒混用的局面。般若、涅槃、无生、不生不灭等法义很难去确定,南方和北方论师们的争议其实是因为翻译名义的定义规则不够统一。翻译的确是一个大工程。

  魏晋期间,这一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以后,大江南北有名的论师至少就有七家,这七家有两位论师基本上是共同的一个宗旨,可分可合,加另外五宗,也就形成了六家和七宗。

  六家七宗各有所执、各有所主,因为对“道”或“涅槃”等关键语义用法以及对内含的理解不同,就有各不相同的很多提倡。

  比如说青辨论师在《般若灯论》里面所提及到的“外境真实,而内心是无自性”,像这个就是当时的一家。或者护法论师所提倡的,“内心是真实,外境是虚妄,是无自性、无自体的”,像这样的思想也是其中的一家。

  这些思潮的形成,有些是出于思想的判断,也有些纯粹是出于生存需要。唉!“不拿佛法做人情”,这句话,古代就已经在接受挑战了,何况今天?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