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二十五日(四) 休息状态下的修行人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二十五日(四) 休息状态下的修行人
修行人与闲人
不周遍认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所以现在的修行人很多,但休息的人很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休息状态的人,那太了不得了,很多人躲在房间里睡大觉,他不见得能休息,翻来翻去脑袋里想很多东西,根本休息不了的,起来了还说怎么这么累啊。
有两种修行人:一种真是自己需要,成就的未来在等待着他,召唤着他,他对未来充满了渴望,未来对他的召唤带着香气,他越走香味越浓,这样的人就是依法修持的人,越走越有味道,似乎快迈到成功的那一步了,快踩到成就的那个边缘了。再一类的修行人,装,造势,给别人看,他不需要佛法。有的人为了生活到寺院里出家,混日子来了。学佛也不是他的需要,出家也不是他的需要,学习也不是他的需要,但是他需要这个势、这个架子,他里面的东西跟外面的东西是不和的。以前我们这儿来过逃债的、逃婚的、逃刑法的,这没有问题,因为寺院是个慈悲的场合,但来了以后不能混了。因为他不需要,那就装,这个装就是虚伪,一虚伪,他的作为就很奇特,看着很有架子,但心灵深处闻不到未来的香气,他的未来是虚伪的、鬼祟的,所以这样的人不踏实,总是说我怎么烦呢?怎么不安稳呢?心没有相应。
闲人很少。心中明亮无碍,空间巨大,可以为社会服务了,为他人服务了,这样的人就太高尚了。所以修行人易见,闲人难得,想找到一个心地闲静、明亮的人,那我们这个寺院福报就太大了!闲静不是无所事事,古人有两句话说:“智者歇心不歇事,愚者歇事不歇心”。
安心极乐,无畏布施
我们学阿弥陀佛庄严功德的目的,并不是展示一个虚无缥缈的、跟我们不相干的国土,实际是把我们最亲切的、最本质的,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激活起来,让它起到一个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歇心,所谓歇心极乐,安心极乐。这个安心极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让心如香熏染一样,慢慢地,虽然极乐世界我们不太清楚,慢慢地我们熏一熏,就有安心的地方了,就有有所依的环境了。
我们不观察极乐世界,就会打妄想。我们打妄想已经习惯了,几十年都是这样打过来了,那我们拿出一点点时间去观察极乐世界,把打妄想的那一刻钟用来观察极乐世界,是完全可以做的。这样我们慢慢地对极乐世界,也就是对我们心性的庄严、佛性的庄严、法性周遍的庄严有一个亲切的触摸,也可能哪一天碰着了,撞着了,你当下真可以行一个一切自行解脱的方便,什么来了你也安心,什么来了你心里也明明亮亮的,什么来了也喜喜悦悦,什么来了也无所挂碍,什么来了也无所畏惧,什么来了也不增减,什么来了也不来去,你真正做一个踏实的人了,就是具足智慧、无染的人,具足无畏、威德的人,具足广大的空间的布施者。
你把所有的空间布施给别人了,为什么?你不需要了,你所有的贪欲心休息了,现行自解脱会给你带来一个巨大的休息空间,那你可以做一个空间的布施者、造作事业的布施者,种种你都可以布施,乃至头目手足、身份等等都可以布施,你慢慢地知道从外布施到内布施,从下品布施到最上品布施。
我们知道,布施中无外乎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最重要的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无我的一个布施。世尊舍身噬虎,那是中品布施,他表达的是把自己的生命都供养出来了,很多人看到他敢喂虎,别人不敢喂虎啊,所以不是无畏的。下品布施就是财布施,拿出钞票,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别人。真正地以究竟的法益饶益有情,予一切众生做大安慰,那是无上布施、无畏布施,令人证得菩提道业,这个布施是最重要的,我们称为法布施。
休息状态下的修行——顺性的尊贵与舒展
这个“宝性”,就揭示了我们身在凡夫位,不要自轻自贱。我们的确是凡夫位众生,所以我们就现缘而不能自贱。这个不自贱十分重要,是我们觉悟的一个很好的增上缘,当然也不是说那就自慢吧,没有必要,跟佛比起来,有什么可慢呢?多一大堆烦恼,慢什么呢?但是也不能自贱,不自贱就是一个觉悟的正机,就是不迷失。
在现有的业缘中,我们不必要去轻贱它,也不必要排斥它掩盖它,也不必要去挣扎,就淡淡的,随顺着佛性去观察它,去感激它,去觉悟它,那就是正机。所以“触者生胜乐”,我们每一个事业、作为都平常的象草一样,但是每一个事情都是一个觉悟的正机,都令我们生起出世的胜乐,辉泛着出世的璀璨的光明,令我们的心智放出这个最灿烂的光明,为什么呢?顺性审思了,顺性观察了,这里面没有慢与自卑,只有平等一味的舒展。我们的心舒展开了,因为这个不自贱不自贵的平等性是一个舒展性。你的心舒展过吗?要么贡高,要么坚固自己的知见,要么排斥什么东西,你舒展过吗?平等与舒展是人类的需要。
所以“触者生胜乐”,因为其宝性功德故,因为我们的一切作为,都没有离开性功德的真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从来没办法离开的,所以这是无间修的一个善巧,顺性而能得无间修方便。天亲菩萨说了四个修——恭敬修,毕命修,常时修,无间修。很多人说无间修怎么修呢?我听一个菩萨讲,无间修就是24小时不休息,可能是这个说法有问题。我们要知道在睡觉的时候一样可以修行,在昏沉的时候一样可以修行——昏沉的时候你有惭愧,马上就修行了;但你昏沉的时候说我就这样,那你没法修行。睡觉的时候你明确地知道自己在睡觉,你明确地可以提醒自己我在梦中也可以修行,也没有离开佛的摄化与照顾、法身的温养,梦醒的时候,你感到真喜悦,因为梦中也可以修行。这样你不会排斥睡觉,有人害怕睡觉,但是天天睡,晚上不要睡觉,但是到哪里都是我怎么这么困呢?上殿睡觉,走路睡觉,交谈睡觉……。这是不是好修行方法呢?实际不是,分别心太强了。但是我们放纵自己的睡眠是不是麻烦呢?也很麻烦。
我以前给大家介绍过,中午吃过饭你可以坐下,也可以回去睡觉,但一定要给自己规定时间,比如半个小时一定准时起来,这样起来后就很精神,你不会一天到晚的头捣来捣去地睡觉。有的人说我不这样睡觉,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睡觉,如果天天养这个东西,就把自己害了!
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去睡觉,即清清晰晰地——哦,我知道我困来了,困的习惯是累生累劫养成的,不是这一刻养成的,那我睡也可以清清晰晰地,睡他半个小时,但是半个小时后要上殿,我一定要起来,到点一下就起来了,精神好的很。可以实验的,我经常这样干。你可以减时间,也可以加时间,不相信你试一试,你说我今天中午睡40分钟,其实起来后跟睡30分钟休息的感受差不多,并不是增加了很多愉快,你可以试验的,并不是睡得越久越有意义。很多人认为天天昏沉就是他的福报,其实你大大方方地去睡上10分钟,比你昏沉半天都来得有效,来得真实!你还明确——我就睡觉去了,“啪”就睡倒了,起来了该干啥干啥去,这样比较有尊严。你管不住自己,到哪儿都是一摊子,你没有尊严,别人怎么尊重你啊?可以试验的,人的意识作用十分重要。
所以一旦有安心了,我们对待自己的习气也不会卑贱它,没有必要卑贱它,而会舒展这个东西——就在这个习惯里面我也可以修行的。你看佛陀运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习惯——触功德也是我们的习惯啊,触者生胜乐,我们喜欢滑柔,我们喜欢软的东西,对不对?没有问题,关键是运用得当,而不是放纵培养它就行,更不能压抑、排斥它。一旦你压抑、排斥你的习惯,你更变形,到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更荒诞!
因此我们中性地去审视它,比较舒展地去面对它,这样不放纵,又清晰地可以一点一点地调整,不急不躁。因为你安心极乐世界了,你就做一点是一点,阿弥陀佛一定会接你的,因为你已经听到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了,你愿意去,阿弥陀佛愿意接你,你又有佛性,那就是你的本家本国,这没问题了。下面就改变我们自己一点一滴的习惯——迷失与对抗,我们对自己习惯的对抗是很伤害人的,迷失也很伤害人。我们可以观察,迷失在自己的习惯中,别人会感到这个人不可救药,自己也会轻贱自己,自暴自弃。很多人自暴自弃是很可怜的,很有作为的一个人,结果被自己的一个错误的引导,自暴自弃去了,一生就耽搁了,甚至会减损自己的福报,堕入恶道去,十分可惜。
所以世尊说我们修行人勿落于人后,勿要走这些委屈,落于人后受那么多苦干什么呢?所以佛法以先者为贵,大家都有佛性,但是佛先成佛了,比我们尊贵呀,先者为贵,并不是说他比我们多什么,这就是学佛人最有尊严的地方了,这么多习惯,这么多毛病,这么多不好的作为,佛说你们都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太有“面子”了对不对啊?很多宗教都没有面子,很多修行方法都没有面子的,阿弥陀佛给我们的面子太大了,他说你回来吧,这是你的本家本国!——他是顺性而谈的,说的是实话。
所以,极乐世界的教法“但得诸乐,无有众苦”,你如果做得得当,依法而行,一定会得到这样的效果的。但一定要依法而行,不要遏制自己的习气,不要放纵自己的习气,习气来了,知道它,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去明确地休息,去明确地提醒自己这是自己的习惯,再不行了,可以换个环境,对于有些特别恶的习气,其实是自己的心不能包容,佛肯定包容,你自己包容不了的怎么办?转换一个角度啊,换一个环境啊,找一个善知识做一个提醒加持呀,都可以调整改变的。
实际净土教法,先解决我们归向的问题,先给你安排一个家,让你有个休息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你在这无尽的世界中,你无量劫以来的轮回有多少次他不管了,他说——你有个家,在极乐世界,没有问题,你逛吧,哪一天你觉醒就回来了。这样你心里一下大方舒展起来了,那就慢慢地修行吧,在这个娑婆世界漫步也好,修行也好,不会用苦逼自己了,因为压抑是很苦的东西,顺着我们的恶习习惯也是一个很苦的东西。所以我们慢慢学会休息状态下的修行就好了,让我们那颗对来对去、对善对恶、对增对减染著的心休息下来,然后在我们的现有业习中去调整它,自如地调整它,不压抑,不对抗。对此我们只要审视了,你慢慢就变得轻松了,因为我们突然要改变习惯是很辛苦的,突然对抗了,也很辛苦,所以不对抗,不随顺,轻轻地观察它,实在是做不到的时候,大大方方去休息,大大方方地去做事,有时我们还会犯一些自己包容不了的习气,那就大大方方地去忏悔。
(岁次辛卯五月初十 2011年6月11)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