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 政教分离,沙门不敬王者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 政教分离,沙门不敬王者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五讲之 政教分离,沙门不敬王者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政教分离,沙门不敬王者

  六家七宗在发展中,清谈的一些名家,观念上互不示弱,击掌争雄。对于官场名利都看得很透,很多人就直接隐居深山了。慧远大师是当时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六家七宗当中,慧远大师跟桓玄、刘遗民的心无宗关系密切。

  桓玄早年曾帮一位姓吕的将军打天下,桓玄当时是太尉,帮吕将军进行对寺庙里的高僧大德的统治。在统治过程当中发生了一些问题。他早年虽然有统治国家的欲望,但是同时也有一点佛教的信仰。在吕将军的要求之下,他去跟慧远大师做统战工作,扩充势力。跟慧远大师去谈判,一来二往,常谈“佛教该如何跟国家政权处理关系”的问题。

  六家七宗给佛法的定位,事实上在当时也具备着另外的一重意义,就是出家人和佛教在中国已经蔚然成风了,出家人已经是文化人普遍公认的一个群体,那么这个群体该如何与当时的官方来处理关系?

  当时官方的第一个要求:中国是礼仪之邦,既然是礼仪之邦,所谓君臣父子,君臣就是父子关系,那么你作为出家人,你即使是再怎么高明的一个修行人,你到中国来,在中国的土地上居住、弘法,你也是一个子民,子民就应该接受国家的管理,既然是子民,就要有子民的礼节。在当时桓玄和慧远大师来往的书信当中,桓玄就要求慧远大师以及他的僧团顶礼国君,早晚的功课当中要加上对国家的回向、祈祷等礼节。包括顶礼国君,应是通常的礼仪,就像礼佛一样,出家人一看到领导和代表国家的官员来了就应该顶礼。

  慧远大师不同意,跟他进行过一些答辩。他们的答辩早年编写成了《与桓太尉论料简沙门书》,即所谓《论料简沙门书》。

  桓玄不光是要求慧远大师重视礼仪,而且还说,僧人数量没必要那么多,应当减少,比如说原有二十万僧众,减到两万就够了,减至十分之一,其他的都让他们回世间去劳动。

  慧远大师拒绝桓玄的这样一些要求,他的《与桓太尉论料简沙门书》后来就会集成为《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人和国君之间的地位是从那时起才正式地摆正了。

  桓太尉一开始并不能接受。他虽然有着自己的一些思想,但他其实是替人打工。他的领导后来腐败了,桓太尉就自己来发展自己的军力,并用自己的军队最终驱逐了当时的国主,自己成为了江南一带的最高统帅。到了他执政的时候,他接受了慧远大师的立场,将慧远大师跟他在《沙门不敬王者论》当中谈及的、出家人如何与政府来处理关系的这些主张都运用了起来。

  他执政的时候颁布天下:沙门可以不敬王者,还正式实现了政教分离,政教分离是当时佛教进入中国以后,慧远大师和僧肇大师所争取的一个最大的成果。

  其实拿到现在的社会来说,政教分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真正表现。像所谓的政教一体、教皇主义,这样的一些情况,如果中国的佛教是这样发展下来的,那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真是很难说的,禅宗恐怕是不可能存在的。

  实现了政教分离、政教分治,教体、教职人员也都爱国,但是教不入俗,教在治理之外,佛教不会成为政体治理的工具,它是独立的,它是任何人皆可因之获得心灵养分的一个敞开的窗口。

  当时慧远大师跟桓玄的辩论过程当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宗义,亦在辩破六家七宗的范畴之内。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