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华严宗>>正文内容

海云继梦法师: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六 大梵天王众——时时体会什么是本来的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
来源:   作者:海云继梦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云继梦法师: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六 大梵天王众——时时体会什么是本来的

   复次,尸弃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场中说法而所行清净无染着解脱门;慧光梵王,得使一切众生入禅三昧住解脱门;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普云音梵王,得入诸佛一切音声海解脱门;观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忆念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方便解脱门;寂静光明眼梵王,得现一切世间业报相各差别解脱门;普光明梵王,得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解脱门;变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解脱门;光耀眼梵王,得于一切有无所著、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悦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解脱门。

  「尸弃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场中说法而所行清净无染着解脱门。」「大梵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心想众生不易了解甚深之法,本想入灭,所幸帝释天与大梵天一同请佛住世转*轮。因此,大梵天穷尽十方道场,只要有人说法,他必定到场护法。

  「所行清净无染着」,是指无意识形态,不管谁讲经他都愿意听,没有分别心。我们听闻佛法应该依法不依人,弘法者为度化不同根器的众生,讲法有深浅之别,法义则一,我们应以清净心来听闻正法。

  「慧光梵王,得使一切众生入禅三昧住解脱门。」「入禅三昧」是一种功夫与境界,其解脱门的关键在于「禅」字。印度人对禅的定义是思惟修、静虑,日本人称冥想,现代人唤作沉思,中国人叫参,乃用心、推理使进入某种状态,那状态会出现某种情境,你只要多用功一点点,后面的境界就会出现。这叫作思惟修,是一种运用逻辑思考的推理,而非打妄想的推理。

  「入禅三昧住」就是在推理时,作意一下,推进某一境界,然后安住在其中,那么功夫就成就了。入菩提禅三昧,即是把心安住在菩提道上,以禅功修行。

  「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普」是穷尽、完成。「一切不思议法」其实只有一个不思议法,举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都能达到不思议境界。

  「不思议法」简单举例如下:

  一、用存在的本然现象,观存在的历史事项,达到入不思议法。

  二、用统一的圆融体,对治主客二元对立。

  三、以转识成智、舍识用根的方法。

  四、将尘境转化成生命洪流中的感受。

  入不思议法门很多,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将每一法门观照修行而得以成就,此即「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

  「普云音梵王,得入诸佛一切音声海解脱门。」入一切觉悟的音声海。「海」是泉源,「音声海」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显现的一切尘境。

  「观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忆念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方便解脱门。」「忆」是推理,「念」是现前,能令菩萨教化一切众生的境界现前,便是「忆念」。「方便解脱门」,一切菩萨教化众生有种种方便,像千手观音有慈悲相也有愤怒相,十一面观音有六面慈悲相、五面愤怒相,此皆为「方便」。

  「寂静光明眼梵王,得现一切世间业报相各差别解脱门。」世间业报相,各有不同。我们看到别人好,可能会说:「他的命好,福报大,我的命不好,所以福报小。」这就是你不懂实相。「业报」者,有业有报,起祸造业必有报。因为你不知业在哪里更不知有报,所以你只能照历史现象去承认与接受,对「业」浑然不知。

  你之所以会到此听经,只是一个报而已,且不仅止于这辈子的现象,这些都叫作「缘」。过去我们造了业,或许你曾种了善根,这些因的力量引导你来这里。这种存在的本然现象,寂静光明眼王能深刻了知。

  「普光明梵王,得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解脱门。」众生不同,品类亦殊。你与衰退期的人讲佛法,会被气死;跟萧条期的人讲佛法,会被气疯,为什么?衰退期的人没有时间学佛,因为他们的意识形态是投入多少要赚回多少,学佛只有投入没有赚,所以跟他讲佛法,等于鸡同鸭讲;萧条期的人进佛门来,不能修功造福,反而造业,因为他不信因果。

  众生的品类差异极大,而我们所遇到的众生大抵在复苏期的第二阶段以上,繁荣期的第一阶段以下,其它的我们也接触不到,即使有,我们也不知反应,所以「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并不容易。我们在生活圈中只能物以类聚,结交性情相近者;差距太远者,则无缘度化,但是这位普光明王能随一切众生的品类,皆现前调伏。

  「变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解脱门。」「住一切法清净相」,是安住在一切法清净相中,没有意识形态的区别。「寂灭行」是依本体起行,没有附带条件。

  「光耀眼梵王,得于一切有无所著、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一切事都能无所著。「无边际」是没有人我界限,于一切法不分别。「无依止」是无我,「常勤出现」乃常常现前。

  无意识形态,没有人我界限,在一切法中都得清净成就,能常勤出现,这境界就是事事无碍法界,无所著、无依止。

  「悦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解脱门。」「思惟」是八正道中的正思惟,若离正思惟就不是佛法讲的思惟,而是世间的思惟。以正思惟来观察无尽法,无量无边。

  尔时,尸弃大梵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众,而说颂言:

  佛身清净常寂灭        光明照耀遍世间

  无相无行无影像        譬如空云如是见

  这里要讲的是存在的本体,觉悟的本体是清净的。「寂灭」是指本来的样子,不赋予其它任何意义,故曰「清净」。举凡物质外在的任何意义,都是人类所赋予的,不是它本来的面目。譬如我们看到「花」,这东西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是人类为其取名曰「花」,若依照花本来存在的样子,我们很难确实掌握它的本质。事实上,当人类未赋予它任何意义时,才是清净的。我们在区别清净与否,是讲我们自己。觉悟的本体存在于我们心中,我们迷惑颠倒,造成种种污染,但那个本体是永久存在、不变的。

  「清净」是不赋予任何意义,「寂灭」是指我们的心不起不必要的思想火苗,我们要时常去体会何谓本来的样子。有很多人的生活是为了外在的种种因素而活,所以他的「活着」,是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的尊严、觉悟而活。这样的人生,岂能不痛苦、不逼迫?

  故「佛身清净常寂灭,光明照耀遍世间」一句,本来的样子虽是寂灭的,但不是消极,它有真正的功用。社会上有些学者专家,对佛教有很大的偏见,看到「佛身清净常寂灭」,便以为佛教就是「青灯伴古佛,修行深山中,不问人间事」;如果他们了解下一句「光明照耀遍世间」,观点就会不同了。

  「寂灭」乃本来面目,是很亮丽芬芳的本体,必须体会这个部分。它能用智慧的灯,利益一切众生,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能掌握体、用之间的关系。

  「无相无行无影像」,「行」是作意,「影像」是形相,觉悟的本体,本身没有作意。「无相」的「相」是具体的存在,没有任何形式。存在的形式,包括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辨味及身体的接触。色、声、香、味、触本身都是一种形式,而任何形式皆非觉悟的本体。

  觉悟的本体,不起作意。譬如「光明照耀遍世间」,这个作用绝对普遍没有偏差。像灯泡插电之后便会发光,但灯泡本身不作意,它只是放光,普遍地照明。至于有些地方没照到,是因为人为的因素,使它有所遮蔽,其本身是普照的,所以说「遍世间」。

  佛身如是定境界     一切众生莫能测

  示彼难思方便门     此慧光王之所悟

  觉悟的本体所存在「定」的境界,众生很难猜测得到。因为众生用对立、分裂的想法,而佛身是统一的,以对立的想法揣摩、推测统一的境界,绝对办不到。

  常有人问:「师父,您是怎么学习过来的?」纵使我现在对你们讲这些,你们也体会不到,不是我的境界高,而是以你目前的层次还无法体会。你得先自问,开始修学时能否诚恳用心地付出?像发愿弘法讲经的同学,在因地修学时就要抱定一个宗旨——要为众生服务,不能期待他人的礼遇,否则绝对不能成就。你希望人家布施供养,自己可曾先付出?

  很多事情不是单用问的就能了解,需从细微处体会观察。学习别人如何进行,以及自己在观察练习时知道事物的关键点。我们现在是凡夫身,有很多地方根本看不到、体会不到,且考虑事情都是对立分裂的,看别人做事,就只会评论:「嗯,这样做很好!」或「这样做不好!」是以这样的心境在看事情,而佛的统一圆融并非如此。

  当你看到外面的境界,要能马上回光返照自己,因为是我们自己有污染和缺点,才会投射到外面的境界,所以要把外面的境界吸收进来或改善,就要从自己的心里着手。这种统一的状态你能否感受?这不是理论,而是可以实践的。譬如我看到这盆花,花就是我内心的境界;看到各位,各位就是我内心的境界。今天大家一同坐在这里,你可有思考种种因缘?如果各位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因素,我的生命中就少不了各位,再多一个也没办法进来,因为他不是我生命的因素。

  换一个角度思惟,到了任何地方,有没有感受到你所面对的都是你生命中的一分子?这是统一的思惟状况,不是对立的存在。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存在的人、事、物,我们都不会轻易忘怀,因为它已融入我们的生命因素中。今天我们的生活形态变得如此紧凑,也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因素,你在当下,如何将它调整成为统一体?你要好好去感受它!

  「示彼难思方便门」,佛身的境界,不可思议的部分,他会用种种方便示现出来。这种修行法很难得,我们藉此机会跟各位谈谈,如何体会最高的境界?

  一般人的观念,认为做任何事时应该专注、投入,虽然这点没错,但是容易将我们的头脑规范在一定的范围里。如此日积月累,就形成某一种类型的人,他们的环境、生活样式很容易被局限在专业的特定范畴,难以展开来,然而我们的生活应是全面的。生命是全体的展现,当你用脑筋时,你只能用在某一点上,日子一久,你会被「窄化」;固然这样你很容易钻入,而「钻」成功的人我们称为「社会人」,这种人世俗气很重,有人会对他反感。

  佛法告诉我们,在世间法与人相处时,是必须有所规范,处事运用时有必要窄化一点,才能专注;但在独处时,要能全面奔放,完全打开。如何在两者之间,掌握得好,拿捏得宜,需有智慧的观照;至于如何展现,就随个人的方便力。个人生命的核心掌握得住,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又能起种种巧妙变化,此即「难思方便门」。

  佛剎微尘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余

  如是劫海演不穷        善思慧光之解脱

  将佛剎磨成微尘数,一个微尘为一个法门,这么多法门,如何用一句话演说穷尽呢?用对立法就无法了解佛的境界,若用统一法就能了解。

  譬如一棵树,如果每片树叶代表一个法门,你要讲到何年何月?如果能掌握核心的树干部分,则知所有树叶枝末都是从此延伸出去的。因此,虽然法门很多,从任何一法入,都能演说穷尽。化对立为统一是一门,投入融合亦是一门,清净寂灭也是一门,只要从任何一门抓住了核心,扩大深化之后就能穷尽,这是真正用心之处。

  诸佛圆音等世间        众生随类各得解

  而于音声不分别        普音梵天如是悟

  「圆音」不是普通的声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尘境皆是音,色、声、香、味、触、法也都是。「圆音」是圆满、普遍于世间。佛能令众生随着根器的不同,以因缘力而得到觉悟,这是「随类各得解」。当然众生悟得深浅各不同,重点在于有能悟之心,故说:「而于音声不分别。」

  但是众生总是以分别心去拣择。佛教导我们很多到彼岸的法门,但我们每样都只做一半,或只拿我们相应的部分去用,对佛的圆音不能真正了解,又有分别心,所以不能成就。

  很多学佛者,不自问自己的根器大小,却想成就像佛一样高的成就,因此,存在很严重的障碍。我们要先把自己的根器扩大,得先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譬如原来是一个瓶子的容量,扩大为一个水缸,再扩大为水池,乃至江河、大海……。若能经常反思——自己有没有比过去进步?生命质量是否提升?若有,表示你的根器已逐渐扩大。

  三世所有诸如来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于佛身现        自在音天之解脱

  「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自性本来就存在着,只因众生迷惑颠倒而迷失了。如何把它找回来「趣入菩提」呢?学佛人有没有踏上菩提道,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努力都是盲修瞎练。若能踏上正确的原点,这辈子即使不修学,下辈子也能生如来家,得如来种姓。当你调整好原点,又能精进不懈,一分努力必有一分收获。

  趣入菩提有很多方法,此所谓「方便行」,如念佛、诵经、打坐、拜佛、参禅等,重要的是你要善用其心,依法所行,切勿自以为是,或自恃聪明而走偏。要在佛法的指导、训练下,把过去错误的观念、生活形态调整过来,才能趣入菩提。

  一切众生业差别        随其因感种种殊

  世间如是佛皆现        寂静光天能悟入

  众生的业,随其因果而有种种的不同,而在世间法中随时显现出来。很多人以为佛是出世间的,然而真要在出世间找佛,是找不到的,因为佛在世间!这个「世间」不一定解释为人间,这里指的是有为法,佛的出现离不开有为法。在此重申一次,学讲经弘法的人,首先要降伏慢心。因为这种人通常知识程度较高,业力较强,慢心也较重。尤其是学《华严》的人,不但要降伏慢心,更要谦虚,抱有谦下之心。学有为法更要力行,为了接引众生,有些俗套不能免。

  通常自视有才气的人较易堕入无为法,这叫「顽空」,与实际上「有」不能交融于一体,因为这个「空」与「有」是分裂的,没有办法成为一体。

  无量法门皆自在        调伏众生遍十方

  亦不于中起分别        此是普光之境界

  能掌握根本法门,抓住核心,则无量法门皆能出入自在。「遍十方」是心能作主、展现,因为我们看外面境界的好或不好,是从自己内心引起的。看到众生有烦恼、痛苦,便调整自己的心境,此即「遍十方」。

  之前洛杉矶大地震,人人闻震色变。那么远的众生有苦难,你在起观时就会感受到——既然众生有灾难,我们一定不健全,应该忏悔。

  也许有人会问:「别人家有灾难,干嘛我要忏悔?」要知世间人是对立分裂的思惟模式,佛法则是统一的。只要你看到或听到众生有不如意的事,都是我们内心有污点,要把污点消除掉,这才是修行。所以无量法门,你能从根本法门得以成就,调伏众生遍十方,你在心境上的修为也就成就了,这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同时成就。

  佛身如空不可尽        无相无碍遍十方

  所有应现皆如化        变化音王悟斯道

  觉悟的本体有如虚空不可穷尽,没有形相、无障碍,到处充满着,只要因缘一到,应现皆如化。

  佛的威神力是觉悟的因缘力,因缘聚合,它就应现,因缘不合,它就不出现。「如化」是因缘和合而生,佛来过又去了,但众生可能不知道,因为觉悟的因缘尚未具足。

  如来身相无有边        智慧音声亦如是

  处世现形无所著        光耀天王入此门

  自性的本体普遍充满十方,智慧示现亦如是存在众生中。人生旅途上,引发悟道的大小事件很多,问题只在于我们有无警觉性、敏感度去发现。

  法王安处妙法宫        法身光明无不照

  法性无比无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脱

  我们回头看第一个偈:「佛身清净常寂灭,光明照耀遍世间,无相无行无影像。」这三句与最后偈的前三句是否同义?「法王」就是佛的本体,觉悟的本体。「安处妙法宫」即是「佛身清净常寂灭」,而「法身光明无不照」,此处把觉悟的本体改为「法身」。

  我们常讲法身、真如、法界、如来藏、空性,其实法义是相同的。文词不同是为了训练我们的灵敏度,因为我们的警觉性不够敏感。佛法的表达往往是词句不同,意义却相通,在此你能否看出它们交融之处?其实这十位天王所悟得的十个法门,归于一处,就是第一位天王所阐述的,其余是从不同角度重新演说一遍。

返回目录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