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八界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八界
根尘接 有六识 十八界 从此立
六根与六尘常相涉入,即有六识生起。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称为十八界。“界”略说有种子、能持、法界三义:种子义是说阿赖耶识中能生诸法的功能名界,即十八界法各从自种生起而有差别相;能持义是说能持诸法自相名界,即十八界法各持自相不乱;法界义是说此十八界法统摄一切有为无为染净诸法。具此三义,故名为界。广说界义如《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一中。
《杂集论》卷一云:“界有十八: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何因界为十八?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谓眼等六根;具者:谓色等六境;过现六行受用者:谓六识;能持者:谓六根、六境能持六识,所依所缘故。过现六识能持受用者:不舍自相故。当知十八以能持义,故说名界。”
以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名为三科。佛说三科的目的,主要是为令有情断除三种我执。为除遣有情的自性我执,特说五蕴法,令诸有情观自身心全是依五蕴假合而有,其中无有实我(自性)可得。说十二处为令有情断除有受者的我执想,因观十二处,能知根境接触,方有感受,其中并无实有的感受者。说十八界为令有情观己作业,知是根、境、识三相对和合,其中随离一法,皆无造作可得,故此三者都不是真实的造作者。既然五蕴法中求我之自性了不可得,十二处中、十八界中亦无真实的受者、作者可得。那么,真实的我在哪里呢?学佛者依蕴、处、界三科而观,不仅可以了达人我本空,断烦恼障而证涅槃,同时亦能了达法我也空,断所知障而证大菩提。这就是佛陀建立“三科”法门的所以然。
另外:蕴、处、界三科更可以互融互摄,一以贯之。如十八界中的五根界、五尘界及法界中的法处所摄色,与十二处中的五根处、五尘处及法处中的法处所摄色类同,也与五蕴中的色蕴类同。十八界中的意根界、眼等六识界,与十二处中的意根处、法处中有为部分的眼等诸识类同,也与五蕴中的识蕴类同。十八界中法界里有为部分的心所有法和不相应行法,与十二处中法处里有为部分的心所有法和不相应行法类同,也与五蕴中受、想、行三蕴类同。十八界中法界里的无为法与十二处中法处里的无为法类同。(五蕴中未立无为法,故不与之相摄)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