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声闻乘之四谛—灭谛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声闻乘之四谛—灭谛
 
                             净界法师
 
    好,我们再看第三个,灭谛,前面的苦集二道呢,是世间的因果,这个灭道呢,是出世间的圣道的因果。先看果证:灭,好,我们把它念一遍,什么叫灭:
 
  灭者谓苦因苦果灭已,所显寂灭无为。
 
  灭呢,就是灭除苦因跟苦果,当然偏重在苦因,灭掉这个烦恼这一块,爱取的烦恼是一切痛苦,三界果报的一个因,等到你死亡以后呢,这个苦果也灭掉了。先灭苦因再灭苦果,所显现出来一种寂静无为,一种不生不灭的永恒的安乐。
 
  那么涅槃为什么叫灭呢,因为佛陀把生死的因果,用火来比喻,说这个火为什么烧得很盛呢,因为你不断的丢柴火下去,你不断的在生命当中,创造很多的爱取,爱取当中就招感了生死,生死当中你得一个果报,你又开始爱取。所以由于这个火而烧火柴,由火柴又支助火,就造成了一种生命的辗转相续,现在把这个爱取的火灭掉了,所以说叫做灭,是这个意思。
 
  佛陀在诠释涅槃的时候呢,他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先示相,说:此是灭,可证性。这个涅槃,出世间的涅槃,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成就的。你看外道他修禅定,他修禅定以后,他成就了高深的禅定,他死亡到来的时候,他产生邪见,谤无涅槃,他说我辛辛苦苦得到的八万大劫的这个寂静的功德还会失掉,所以他们会结论说,原来离开三界是不可能的,生命只有在三界活动,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三界,外道会起这样的邪见,谤无涅槃。
 
  但是佛陀出世以后,佛陀不这样讲,佛陀说,这个涅槃是可以成就的,它是真实存在的,这第一个。第二个,此是灭,汝应证。我们应该要去修的,这个是可以,既然是做得到的,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追求生命的快乐,我们应该追求一个没有过失的快乐,这第二个,汝应证。第三个是,此是灭,我已证。佛陀已经如实做到了,这个的确是可以做到。
 
  在小乘的涅槃当中分成两块,一个是有余依涅槃,一个是无余依涅槃,这个涅槃分成有余依跟无余依,这个依,我们先解释这个依,依止,这个是指的是三界的果报,就是我们的色身。
 
  当一个阿罗汉他证得无生了以后,他证得我空的真理以后,但是他的生命还没有死亡,这个叫做有余依涅槃,所以他还要承受一些剩余的业力,他没有烦恼了,他的爱取消灭了,但是他生死业力还在,这有什么问题呢,比方说阿罗汉他去托钵,太阳太热,他会中暑;比方说舍利弗尊者,吃到一种不健康的东西,他拉肚子,躺在床上,佛陀讲经的时候,佛陀叫弟子们,把那个舍利弗尊者用担架,把他抬到讲堂来听课。
 
  身为一个阿罗汉,他在没有进入涅槃之前,他的果报体还在,他还是有一种微细的业力,使令他有出现一种痛苦的果报相,但是他本身没有痛苦的感觉,因为他对这个色身已经不受,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他的心是在虚空活动,他没有产生一种执着,他没有住在色身,所以色身的变化对他没有感觉,但是毕竟他还有微细的不自在,所以叫有余依涅槃。
 
  等到他的生命结束了以后,他就起大欢喜心,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皆办,不受后有。他会告诉他自己,这是我三界的最后一次生命了,然后就烧掉了,就走了,然后就不再来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把阿罗汉称为无生呢,为什么说他不是无死呢,因为他还要经过一次死亡,对不对,他还要死一次,但是他死了以后,他三界就不再得果报了,因为他那个爱取烦恼被破坏了。所有的业力,不能得到这个爱取的滋润了,所以阿罗汉叫无生,他不能讲无灭,他还有一次的消失,一次的死亡。好,这个是一种涅槃的果报,这个是可以证得的一种无为的安乐。
 
佛法修学概要——191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