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四)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四)
净界法师
丑二、释迦亲说(分二:寅一、疑问。寅二、答释)
寅一、疑问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十方诸佛讲出这个道理是讲得很简单,并没有讲出他的理由,所以阿难尊者听到十方诸佛,讲到圆顿不二的法门,说是种种的烦恼是六根,种种的菩提也是六根,这样的圆顿不二的法音,可以说心中没有完全明白。这时身体就起立来白告佛陀:为什么使令我等众生生死轮回的罪魁祸首是六根,而诸佛之所以成就安乐妙常,种种的菩提涅槃的功德也是六根。它是一个众惑之门,罪魁祸首,但是它又是一个功德之门,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阿难尊者对这个道理还不能完全明白,请佛陀开示。
寅二、答释(分二:卯一、长文。卯二、偈颂)
卯一、长文
法体一如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这时佛告阿难尊者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这地方先讲出六根的体性。说众生的六根,所谓的见闻嗅尝觉知,跟外在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二个是来自于同一念心性的。也就是说,从事相来说,六根是在内,六尘是在外,有一个能见分跟所见的相分这样的差别。也就是说,当我们一心真如,依体起用,而产生见相二分的时候,就变成六根六尘,但是当我们摄用归体的时候,根尘回归到生命的本源,就是唯是一心,所以缚脱无二。
从这个观念来看,当它在迷的时候,是往外攀缘,它的见相二分就产生颠倒,就造业又变成生死系缚。当它是悟的时候,它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就回归到一心真如,它就变成解脱了。所以不管是系缚不管是解脱,其实就在六根当中完成。
这个地方讲到二种体性,六根六尘,叫做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指的是现前一念心性。当六根六尘把它摄用归体的时候,回归到一心真如的圆成实性,但是圆成实性它依体起用的时候,就变成依他起的六根六尘。
这个地方是讲到,根尘它的体性一如,这以下的二段是说它的作用有差别。
相用差别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识指的是六识,六识的体性是虚妄不实的,就像空中之华。虚空本来是没有华,但是我们眼睛有毛病的人,眼睛一看到虚空就产生一个华的感觉,华的相状。这表示华的相状是无中生有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其实本经虽然是在六根活动的修学,其实本经所对治的六识,就是我们的遍计执。
遍计执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第一个产生感受,快乐的感受,或痛苦的感受。感受下一剎那,就产生我们最要命的想象,加上我们个人的想象。世间上会有问题,不是问题本身,是我们有太多的想象,就是名言分别。当然这个想像,从《唯识》的角度也不是完全不好,有的是好的想像,有的是不好的想像。总而言之,从因缘法来说,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想像,就会产生不同的业力,就产生不同的结果。比方说,你现在身上有一千块,一千块是一个色尘,你的六根跟一千块一接触的时候产生六识,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有些人会想,我应该把钱跟大家分享。一般会有布施想象的人,这个人来生大福报。有些人比较悭贪,诶!我这一千块,我应该独自受用,悭贪,那么你福报大概到今生就结束了。
唯识学是有道理的,他从你的思考模式,你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你产生什么想象,他大概就知道你来生是什么相貌。万法唯识,生命是你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真的是这样。你看!我们平常遇到人事的障碍,你会产生什么想象,有些人会产生包容、慈悲,你来生会很庄严,有些人他遇到人事障碍的时候,他选择瞋恚、报复,来生丑陋。这个都是空华,虚空没有华,但是有些人会产生庄严的华,有些人产生丑陋的华。所以六道轮回其实就是从六识变现出来的,从六道轮回的角度,如果我们不谈出世的解脱,应该培养美好的想象,但是要能够产生离开生死,那你要把所有想像完全破坏,不思善、不思恶。本经它后面讲不取,善的不取,恶的也不取。
从本经的角度,是认为整个六识的想像都不能用,如果你要出世的解脱,那你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想像,因为想像会产生业力的。
前面的六根六尘,佛陀刻意的把根尘跟识分开,就是根尘是没有错的,依他起性没有错的,问题在根尘相对的时候产生了六识,这个地方就是很麻烦,是要对治的。
六识是怎么产生的呢?
辗转相生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我们因为六尘种种外境的刺激,就产生了六根的了知,六根是没有想像的,我们前面已经再三的强调,六根是不带名言的,它只有明了,但是它不能想像。但是有根的明了,下一个就是产生相,因根有相,这就是六识的分别。相见都是无性的,一个是所想象的影像,还有能想象的明了的功能,其实都是没有体性的,就好像交芦。交芦这种植物是很特别的,它有二个根,二株是生长在一起,二个枝干是并连在一起,中间是虚空的,一个倒另外一根也倒,要嘛二个都生起,要嘛二个都倒。就是指的我们相见二分,要有一个就二个都有,一个没有二个都没有。意思是相见二分是没有体性的,所以它所产生的六识自然是虚妄的。
这一段经文是在解释前面那一段,什么是识性虚妄,犹如空华。这个地方的相指的是六尘,见指的是六根,能分别的六根去攀缘所分别的六尘,产生的六识当然是没有体性的,就像交芦一样它中间是空的,只是外面有一个根的相状而已。
缚脱无二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总结)由是之故,我们在六根当中知见,知见表示六根的明了性,它是依他起的,我们讲见闻嗅尝觉知。但是当我们在见闻嗅尝觉知以外又产生立知,又安立了六识的想象,这就糟糕了!就产生了发业无明跟润生无明。所以本经的修学是在六根,但它所对治的就是六识,知见立知,对治这个知。在知见当中又安立一个知出来,这个知就是第六意识的想象。如果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在六根的见闻觉知当中,假设我们生起观照,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生起的时候,破坏六识的想象,这个就是涅槃真净的无漏功德。也就是说:云何是中更无他物?在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当中除了六根,难道还有其他的东西吗?
烦恼是从六根生起,但是你对治烦恼也是在六根对治。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417
------------------------------------------------------------------------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