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根恒缘阿赖耶识为其境界,执我及慢,高举行相而起。”B40 “复次,前说意识依染污意生。意未灭时,于相了别缚,不得解脱;若意灭已,相缚解脱。”B41 “又即此识(阿赖耶识)于一时间或与...意?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思度为性,与四烦恼恒相应:谓我见、我爱、我慢、无明。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无记位,唯除圣道现前、若处灭尽定、及在无学地。又,六识以无间灭识为意。”B45 这里,无著...
徐绍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947067.html
-
给我们手头掌握的那份一直无法定名的粟特语残卷一个提示,该残卷的题目似乎是δs'syr'krtyh,即“十善业”之意。[41]看来,这一粟特文写卷应是一部与回鹘文《十业道譬喻鬘经》类似的著作。 在回鹘...所接受。故在存世的15件回鹘文《法华经》写本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占去了三分之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5件回鹘文写本现已由土耳其学者特肯整理出版。[45]在此之后,又有另外一些残片被认定同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8.html
-
310。 Back 44 参见注释 41。 Back 45 对这些分析的其他批评,请参见注释 43 中所提到的两篇论文。 Back 46 “空”是可以否定的,只要它成了不可否定的“最高真实”。这... “ P 且非 P ”;而它(第 (d) 句)正是第 (c) 句。(41) 其次,依据传统西洋逻辑中的“矛 盾律”( the Law of Non-contradiction ), (42) “ P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547153.html
-
试图将自己置身在一个最深刻的意义中。[41]
3. 大乘佛学之观点
前文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人类心灵深处普遍具有“渴望无限”、“追求超越”、&...主动熏习无明而产生的:[45]
从无始世来,(真如)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46]
《起信...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释僧愍(《戎华论》)的反驳之著。《弘明集》卷1《理惑论》后尚有佚名作者的《正诬论》,从内容看,估计是东晋时的作品,其理由有二。一是论中言及的人物有汉末的
页41
笮融和晋时的石崇以及...存在的基本命题。道德修养的必要或进步的可能
页45
便都在于灵魂存在与否。《明佛论》有“今以不灭之神,含知晓之识,幽显于万世之中,苦以创恶,乐以诱善,加有日月之宗,垂光助照,何...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847259.html
-
罪福、涅槃一概视为自然。“道法自然”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0] “生死自然”、“罪福自然”则是源于庄子“自然之命”、[41] “顺物自然”[42] 的思想。这些对于自然的阐释...善导有“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消遥离有无”、[43] “从佛消遥归自然,自然即是弥陀国”[44] 等语,都是带有浓厚老庄色彩的词语,决非 页92 是佛教的思想。[45] 《净度三昧经》也不例外。 ...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著之中,如释僧肇(384~414)的名著《肇论》,内中便引述了《论语》、《老子》和《庄子》中的话。[41] 然则其他僧侣所撰佛经注疏,亦难免有此现象。可惜仕邦向来不 页125 治有关思想的题目,亦...,[45] 然则智顗很可能兼采孟、荀两家之说,而提出“佛性”亦有善与恶两面。若仕邦的推断为合,则智者的理论,也是外学有助扩大佛教思想的例证之一了。 总括一句,缘于僧伽的外学知识扩大了佛教的思想,也使...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047261.html
-
─不于五阴生起我、我所见, 亦无我在阴中、阴在我中的分 别的邪见(注41)。?舍断疑结──于四圣谛无有犹豫、疑惑。? 舍断戒取结──唯依圣八支道行道,舍断种... 若有所论 页 27 ──现在生泥洹论,皆是末劫末见的邪说(注45)。《增一阿含 42 品第 3 经》说:‘...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947279.html
-
保证。牟宗三先生也曾在其《圆善论》中直接基于康德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0在此,我们无需对康德以及牟宗三有关“圆善”问题的不同解答加以分析和检讨。41需要指出的是,牟宗三以“自由无限心”保证道德与幸福...的各种经典,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谓“善果从善业生,恶果从恶因生。”45《中阿含经》中世尊告诸比丘说:“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报。或现世受,或后世受。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46《无量寿经》所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947363.html
-
平昔,有忧生之虑 。既遇法师,遂留心八正,墙堑五乘,遂将息平复。 ( 注 41)
他在玄奘的建议下,下令天下诸州度僧、尼一万八千五 百余人。又在北阙紫微殿西,别建...续 之。”(注44)据刘汝霖的考证,玄奘在太宗去世的那一年, 一共译出经论十五部经。其中之一,就是“王法正理论一卷 ”(注45)。熟悉瑜伽佛典的学者,大都知道...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14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