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如下表所示41: No 根 不善心 1 贪 喜俱邪见相应无行 2 喜俱邪见相应有行 3 喜俱邪见不相应无行 4 喜俱邪见不相应有行 5 舍俱邪见相应无行 6 ... 现起 足处 贪45 把持所缘 黏著 不施舍 于结缚法认 为有乐味 嗔46 激怒 怒涨、燃烧 嗔怒 嗔害的事物 痴47 心的暗冥、无智 不通晓所 缘的自性 暗冥 ...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同时见到其他三谛。 此外,《清净道论》又引巴利本《小部》之《无碍解道》云: 具道者之智,亦即是苦的智,亦即是苦之集的智,亦即是苦之灭的智,亦即是苦灭之道的智。41 此引文明白的说到,见苦谛者,必...,也未曾现证任何一谛),不过,对四谛的深入观察已下了一番的努力,当到达了行舍智的阶段,再把所观境收缩集中在一灭谛上──以灭为所缘,45最后,一旦道智生起,就能于同一刹那圆满现观四谛(这即是智见清净的阶...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空等 的经典)。 (f)专注于“慧或择法觉支”。 (g)多询问 “十论事”39。 依此训练思惟,再加上多思惟忆持如“九住心”40 及“七种作意”41的调心方法,可令寻、伺心所契向禅定的修学。 ...力量不足,也是起不了具体作用的。顾名思义,精进心所有“努力”的特相。此心所是以“怖畏、或以会起精勤的故事为近因。”45怖畏乃是通过闻法而深信轮回之苦,而对生老病死起怖畏,进而努力修行;或通过在生活中,...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41,却很少对在家信众说“四念处”,可见佛陀说法的对象是有局限性的,法门并非适合于群机的。那么,佛陀如何在阿含经中阐述“心念处”却是值得注意的。 在《中阿含经》〈念处经〉很简要地解说“心念处”。如该...abhijjhAdomanassan-ti.45 (又,干达罗迦!有诸比丘,在此比丘众中是学者、常持戒者、常行者、贤者、贤行者;彼等于四念处,心善住之。云何为四?干达罗迦!在此,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之,为热心者、...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方便,如辟支佛;或有于三阿僧祇劫而修方便,如佛世尊。 (大正28,379b5~11)41 依照这样的说法,若所说的成佛时间不包含之前修学声闻道的时间42,则由修学阿罗汉道之极迟者再成佛,需八万零六十...去寻求,在于阗得到经本后再回姑臧译出后三十卷。45有关二乘人成佛的时间出在《大般涅槃经》卷11中,这一部分是原经本所没有的,是昙无谶在于阗得到经本续译后才有,可见二乘人成佛时间的说法是在西域所传出。...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347580.html
-
住毗婆沙论》卷7上也说在家菩萨更应该自行先法随法行,然后才转教他人,令众生随而修行,他说: 身自行不善,安能令彼善;自不得寂灭,何能令人寂;是故身自善,能令彼行善,自身得寂灭,能令人得寂。41 在卷1时,...“初发心之人,其功德即和诸佛功德境界平等,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能入一切法界性,能持一切佛种性,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者。”45相似,但依龙树菩萨的意思,菩萨根性不同,成就也就...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多即一,一即多。(40) 无明一念心,此心具三谛,体达一观,此观具三观。(41) 现在要注意的问题是,当智顗说一念心起,即具诸法,这“具”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念心不是一个仓库,一个场所,如唯识学派...关系,心不是能,法不是所。“心生一切法”和“心含一切法”是能所关系,这是思议境。心与法的关系应是“心是一切法”和“一切法是心”,这是超能所的,或能所一如,这是不可思议境。(45)谈到心与法的关系,智顗...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41) 别相三观是历别地观空、假、中三谛的,不能一下子观取得;通相一观与一心三观则能圆顿地观三谛,一下子、当下把得空、假、中三个面相。 但还有一个问题。通相三观与一心三观同属圆教的观法,两者又有...喻无明惑。他表示要彻底穿透、克服这些惑,才能达于如金刚般坚实的中道佛性。这中道佛性是智顗对真理或实相的独特的称呼,它一方面是中道之理,一方面又是佛性之心。(45) 这种对于三惑的观穿,是在一心三观的...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 梦中见从西南,放到白光摄照全身。此时,罗祖始觉“心地开通,洞明本地风光,才得纵横自在,才得自在安稳。”加治敏之曾提及罗姐 1482 年的见光,对罗教信仰的形成居核心地位。(注 41 ) 综合...条:“山东衮州有僧觉兴奏:本府僧纲司都刚贤明病故缺员,臣愿备米七百石于本府官仓上纳,令臣补填原缺事下。户部议以山东连年灾伤,又兼沙湾修河,用粮浩大,乞不为常例,淮令出米给授原职,从之。”(注 45 )...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尤其是在僧团的组织管理制度方面。如隋炀帝从智者大师受菩萨戒并著《受菩萨戒文》,其中有云"(吾)福履攸臻,妙机顿悟,耻崎岖于小径,希优游于大乘。"41其时又译传大乘律典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随行邪?"44"祖之道,欲诞布化元,冀来际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45。其所言"祖之道"、其"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者当指禅宗之道无疑,其小乘律与禅宗...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44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