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2 “劫后十五亿七千六十万岁,乃复有佛(弥勒)”[41] 。这‘增一阿含经’卷四四、巴利文‘转论师子吼经’、竺法护译‘弥勒下生经’也都有相同的记载。弥勒菩萨的信仰早在印度流行,故法显、...又没有婆罗门教或吠陀起源说的证迹。[45] 附和此种说法的佛教学者有爱德华孔兹 (E.Conze)。他如法国的莱维 (S.Levi)、伯希和 (P.Pellioe )、比利时的蒲仙 (L.de La...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礼拜,建立石柱。” [41] ‘佛般泥恒经’、大正一、一七二下。失译的‘般泥恒经’也说:“劫后一亿四千余岁,乃当复有弥勒佛耳。”大正一、一八八中。 [42] 大乘佛教有无著夜赴兜率天,由弥勒...参考上书页四六八─四七○。 [45] 本文译自藤田宏达‘原始净土教の研究’页二六三。 [46] 本文译自藤田博士上书页二六五。 [47] L.A.Waddell, The Buddhisn...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不可复计,无央数人,积累德本,以无上真正道,持是积累德本,愿作佛道,及其佛刹,亦即具足其愿”[41]。 B‘放光般若经’卷十九建立品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能净佛土?佛言:菩萨从初发...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有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45]。 从上举的五例看来,佛土是由愿力而成,不是仅由于修行的功德而成,修行功德圆满时,只能成就法身,而处于尽虚空遍法界...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是一份幽默宗教文字。川崎研究员把这份文献,分入“禅僧颂偈”门的“杂诗文类”。并且说因为僧稠以禅定神异著名,别人作此,托僧稠之名以流传[41]。文献标题以“稠禅师”三字开头,表示此文不是僧稠所作,已是...给前人戴到头上去呢? 这份文献引用了许多经典,内容比较杂芜,有些句子甚至自相矛盾:例如文中一方面引用经云:“菩萨亦一阐提,名同体漏”;接著又说“是故般菩萨不同凡夫一阐提”[45]。又如在谈“菩萨五...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大藏经九十二册,七八六页,下。 [41] 同前,七八七页,上。 [42] 同前,上、中。 [43] 同前,下。 [44] 同前,七八八页,上。 [45] 同前,七八九~七九O页。 ...无常,乃 “发大誓愿,欲求如来一切神通,若不自证,何能度人?”[41]于是“求无上道首楞严”,后“历诸大禅师学摩诃衍。”至三十四岁,才在河南兖州讲经说法。但却遭诸恶比丘以恶毒药令慧思食。三十七岁婉拒...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成就哉”[41]。 所谓佛土即舍众生所居之地外,别无其他境域,菩萨慈悲心切,极欲灭除众生之秽恶,此即净土之行。换言之,菩萨肯定众生之秽土,且欲化众生之秽土为佛境之净土,而非于众生之秽土外,另建菩萨之...净土。复因菩萨大慈大悲启引众生调伏心性,同跻佛土,故道生注维摩诘经谓: “若不调伏,无七珍土矣”[45]。 由此推知,众生之调伏心性,首在使娑婆世界不沾污浊,化秽为净,而成为人间乐土。 然而,不...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之后,所再说的 “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41]。以及 “亦不念佛,亦不提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不令去,...类似的说法,其云: “一切如来不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45]位实际者,乃处如如之相之本然也,不另立道场而著相以修之行也,此与“真心是道场”、“一切行住坐卧常真”的说法有何差别呢?总之...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远超过觉贤,影响也不低于后者。罗什的弟子之一僧睿,于“关中出禅经序”中,对罗什的禅学和传译有这样的描写:(注41)禅法者,向道之初门,泥洹之津径也。 此土……虽是其事, 既不根悉,又无受法、学者之戒,盖...。内容相当庞杂:(注45)初四十三偈是究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 其中五门是婆须密、僧伽罗义、沤波崛、 僧伽斯那、勒比丘、马鸣、罗陀禅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 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超出经验的界线,变成了超验的,它就只能产生假象。”(注41)譬如说部派佛教对轮回主体的设定,它是全然超验的,它是一种“假象”,我们全然无法确切地说明它是什么,当我们一定要描述它时,必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完美无疵的论证(注45),但是它们都是超验的使用,这种使用的结果必然带来思想的冲突。是以龙树在“观因果品”中,对主张“必然”有因果律存在的常见者要广破他,如:“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和合中已有,何须...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触于所缘,犹如上面的盖置于下面的匣相似。这就是安止定的五支和其他近行等五支的不同处。41 论中是以五禅支的强弱来区分近行定与安止定的,同时清楚的阐明由于安止定的五禅支胜于近行定的五禅支,所以“色界相...45所谓色界应该是指色界禅定的初禅以上,怎么会含盖了未至定呢? 倘若为了避免此中的矛盾,也唯有评定《大毗婆沙论》对“未至定”的定位是判摄于三界的色界之中的。 笔者认为这样的主张是可以立足的,主要是...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