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地藏经》及其孝道思想之研究

    二)》。《密教研究》。第62期。页53·70。日本。高野山大学密教研究会。1937、06、05。  3. 真锅广济着。《地藏菩萨俗谈(拾遗)》。《密教研究》。第73期。页62·81。日本。高野山大学...

    蔡东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3563681.html
  • 《金光明经》文学特质之研究

    人王∕天王互动中的互惠关系 67  (三)人王∕天王互动中的治国理念 71  二、女神崇拜与女性观 73  (一)辩才天女 74  (二)吉祥天女 75  (三)监牢地神 76  (四)女性观:女身转男...

    周敏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3863684.html
  •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1)

    所以是有又是无。事物是无而又不断绝有。可见,不能简单地把事物归结为有或无。公元406年,即义熙二年,73岁的慧远致书鸠摩罗什,请教大乘要义。慧远提出:  法性常住,为无耶?为有耶?若无如虚空,则与有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2563877.html
  • 《敦煌本禅籍录校·南宗顿教最上大乘一卷》说明

    ───────┼────────────────────┤  │ │起102页73行“能得衣法”,迄103页75行 │  │第10节 惠能向南 ...

    邓文宽 荣新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0063957.html
  • 《坛经校释》订补

    行字)。”(页五O)案,“行”字不当删。第(二四)节已解释过“摩诃”义,这里再讲“摩诃行”。第(二六)节亦先解释“般若”义,次讲“般若行”,有“即名般若行”(页五一)句,是其比。  73.“心量大,不行...

    邓文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863987.html
  •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72]杨铭考证此“迦没路国”可能即为迦湿弥罗国的另一音写,[73]当从。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载,沙门玄照于贞观年中“还蒙敕旨,令往羯湿弥罗国,取长年婆罗门卢迦溢多”,途中曾路“遭吐蕃”,...克什米尔等地的石器有相似之处,参见《阿里地区文物志》第17—20页。  [72]《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  [73]参见杨铭:《吐蕃与南亚中亚各国关系史述略》,《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第89...

    霍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3964242.html
  • 二十唯识论疏(1)

    似外境现。云似外境者,意说实非外境。复云现者,  显由内识所变。解深密经佛说是言﹕「我说识所缘,唯识所  现故,此  73页  中都无少法能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  现」。故我且无自...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1764323.html
  • 定慧双修和三教融合的先驱

    宰相身而“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于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为失礼73 ;又“司徒之府,本五教是劝,方共敦斯美行,以率无欲”74。梁武帝〈净业赋〉75 虽言“朕布衣之时,唯知礼义,不知信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264603.html
  • 何光沪:“实有是”与“空无非”

    “无”。王夫之又说:“有以为*效,体有以为性情,体用胥有而相需以实,故盈天下而皆持循之道。”73这又说明世界本源仍然是实而有。  总而言之,在我们所谓“空无非”的问题上,儒释道三家尽管用语不同,尽管各...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5564846.html
  • 《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

    刘谦之以此奏闻高祖,高祖敬信:「华严一经,于斯转盛」。(注73)《华严经》和《华严论》的流行,也促使五台山更加流行。   北朝末年,五台山已是远近驰名文殊菩萨的道场,有不少中国各地的僧俗信徒至此朝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06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