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3)

    │文54-b│ │ │ │记 │A.D.│ │。 │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4.html
  • 王政與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統治與彌勒信仰

    )。 此外,在此前的幽州民王惠定叛變( 499A.D. ),自稱「明法皇帝」。十五年後同地沙門劉僧紹聚眾反, 自號「淨居國明法王」,均自比為轉輪王(註54)。在民間的叛亂行動中,無論是新佛或明法王,... ;「彌勒即自剃髮出家學道,早起出家。即於是日初夜,降四種 魔」。其餘如鳩摩羅什所譯《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佛說彌 勒來時經》等,均載有彌勒降魔之事。註54 參見張繼昊,...

    陳 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5.html
  •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思想史的探讨

    ,不知本分,一味模仿僧尼,这才不但出家众不成入世,在家学佛也不成入世。 这真是中国佛教的悲哀。(注54)于是他大声疾呼: 菩萨遍及各阶层,不一定是喧赫的领导者。 随自己的能力,随 ...。 54 同注(50),页199。 55 同注(50),页200。 56 同注(50),页225。 57 同注(50),页216。 58 同注(50),页219。 59 同注(50),页...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7.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2)

    卷 五二,页六六六中。 (注54)镡津文集卷第四,辅教编下?中庸解第三,大正藏卷 五二,页六六六中。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僧睿思想研究(1)

    。(注54)。 “摩诃般若波罗蜜者,出八地之由路,登十阶之龙津 也。夫渊府不足以尽其深美,故寄大以目之;水镜未 可以喻其澄...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345921.html
  • 《入菩萨行》初品补注(1)

    54 难得。第二、从果的角度来看,在六道众生中,善趣众生的数 目是远小于恶趣的众生的;而在...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6.html
  • 身是维摩不著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十月,黄玉阶捐赠炼瓦价金五十圆给本愿寺。明治三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台北别院奉迎其开山亲鸾圣人的肖像(御真影)来台,黄玉阶率领台湾信徒二十名在台北车站迎接 ( 注 54)。 明治三十七年二月,本愿寺又推举黄... 34 年 4 月 28 日,本愿劝捐。 ( 注 54)同注 32,页 42-43。 ( 注 55)同注48,页6。 ( 注 56)同注47,附录。 ( 注 57)释心源,《指月集》,转引自...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8.html
  • 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非凡.(注二二)  此外寺院还是世人游春赏花,以及开展围棋.趯鞠.打球等文体活动的主  p 54  要场所.唐代长安三月五日看牡丹.士人们车马奔走于慈恩寺元果院,未能参与其事者是被人瞧不起的.甚至连...

    谢重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9.html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2)

    ”互为表里[54]。龙树在《大智度论》释〈学空不证品〉中说:   须菩提欢喜白佛言:诸菩萨所为甚难,实为希有,所谓行空而不作证。佛答:是菩萨本愿,诸一切众生令得离苦。以是本愿、大悲心所持...释〈遍学品〉,卷86,新版页3206。   [53] 引自龙树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释〈遍学品〉,卷86,新版页3206-3207。   [54] 参阅拙撰《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空之研究》...

    游祥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3.html
  • 略论大乘《大般涅槃经》的传译

    ausdem Nachlass herausgegeben von W. Lentz,Berlin, 1934, S. 49-54。  108 页  十二之五“业因者,即无明触,......我当云何断是果报”...宋地无缘矣。(53)  仍然是一个令人叹惜的结局。但中国僧人仍没忘掉“后分”。(54)事隔两百余年,到了唐初,另一位中国求法僧会宁在去印度的途中,在南海波凌国与一位印度僧人合译出一种《大般涅槃经》的“...

    王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