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民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

    进行;[37] 同年的《海潮音》也曾记载,武昌佛学院董事会欢迎徐督办克成、夏司令灵柄为‘院护’云云。[38]  佛教界基于信仰的立场以及自身能力考量,曾在中日战争期间组织僧侣救护队,参与‘救死护生’,...《太虚大师年谱》,页414。  [37] 《海潮音》第十三卷第八期(1932年8月)。  [38] 《海潮音》第十三卷第四期(1932年4月)。  [39] 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上海:...

    陈仪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5959700.html
  • 动中禅研究

    ‘烦恼’。实际理地,甚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36],要做到一心不生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当人问福州东禅契讷禅师“如何是东禅家风”时,禅师以“一人传虚,万人传实”[37]来回答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十四诗品·含蓄》[35] 引自 恒毓博士《现代佛学文库·印光卷·下编·第四章 随机开示篇》。[36]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37] 《五灯会元·卷第八·东禅契讷禅师》[38] 引自 ...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4959915.html
  • 禅宗「见性」思想的发展与定型

    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注 37)这里所说的故事,没有历史根据,全是禅宗意识形态的表现。本文开始,对此已有说明。这里要指出的是《碧岩录》的...这样的: 问曰 达磨大师,自西天带《楞伽经》四卷来是否?答曰 非也。好事者为之耳。且达磨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有四卷经耶?(注 41)───────────(注 37) T48,页...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059925.html
  • 白莲宗析论(1)

    经典以密宗占多数,此时僧侣兼修密法亦甚为普遍[36],如《补续高僧传》卷十八<(宋)宝觉道法师传>云:“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又受西天总持三藏密法,及传圆顿戒法于元照师,咸得其要。”[37],便是位...---------------------------  36. 参阅严耀中《汉传密教》第三章<宋代的密教高潮>,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版,页37-51。  37. 《名僧传抄、补续高僧传》,台北...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2.html
  • 华梵境教理论初探

    禅宗所谓“主人翁在”,能作得主,不为外物邪端招扰。故“藏六池”也许“景观”,实是“境教”矣。[37]  “百丈寮”的设计,只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寮房,百丈禅师端坐床上,老禅师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终身...的话》页52。  [36]、见〈华梵的景观与境教〉,《拓土者的话》页52-3。  [37]、见〈华梵的景观与境教〉,《拓土者的话》页53。  [38]、见〈华梵的景观与境教〉,《拓土者的话》页53。  ...

    胡健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5159978.html
  • 东汉佛经中的称数法

    ”[37]这种情况表明,“‘第’+数词+名词”的组合表序数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  佛经中“第一”、“第二”等连用在一组并列的小句之前的用法也是上古所没有的。例如:“有四辈云:第一,但有雷...大藏经》4.151.1  [34] 《大正新修大藏经》1.235.3  [35] 《大正新修大藏经》1.233.3  [36] 《大正新修大藏经》1.236.2  [37] 《大正新修大藏经》15.455...

    张延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660013.html
  • 憨山德清三教会通思想研究

    学刊》第3期,页37-40,1998年。  6. 李申,《三教关系论纲》,《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3期,页1-10、155,1996年。  7. 李治华,《《楞严经》与中国宗派》,《中华佛学研究》第2期,页207-299,1998年3月。  8. 李纯仁、耿志勇,《《左传》筮例与文王演《周易》》,《周易研究》第37期,页3-10,1998年。  9. 李霞,《论明代佛教的三教合一说》,《安徽...

    蔡金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060018.html
  • 论四种“言意之辨”

    雅人深致为上乘”。(37) 凡此种种,钱钟书先生谓之“出位之思”。缘何可以出位?皆因“言意之辨”。 四、佛学之“言意之辨” 佛学“言意之辨”,无论其内容抑或规模,都...盘车图诗》。 (34)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 (35) 清·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 (36)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37) 清·徐增《而庵诗话...

    何二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460034.html
  • 唐五代禅宗文献中的避讳

    。”[37]当然,其他人还是可以径呼法名的,只不过最好在后面加上“师”之类的辞。  实际上,僧人出家之后,相互之间即以语名称呼,并以之示外,其原有之俗家姓名反倒湮而不显了。  当然,皈依佛门之在家弟子....1610。  [37] T.34,p·892a—b。  [38] T.46,p.803a—804a。  [39] T.46,p.817a。  [40] T.50,p.493b。  [41] ...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260080.html
  • 对《禅门清规》背景与影响的几点认识

    无相戒,戒之最也”[37]。它在中国佛教戒律发展史上的意义,已有了很多的探讨。徐文明先生概括了二个特点:“其特点一是化他律为自律,从皈依佛到皈依自性,完全破坏了外在的形式和对外...1983年,第46,47页。   [36] 杨曾文:(关于敦煌本“六祖坛经”中“无相戒”的考察》,载《法源)第十九期(2001年)。   [37] 契嵩...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46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