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会对此有所 解释:
定慧等者,明见佛性。 今推到无住处便立知。知心空 寂,即是用处。( 注 54)
“知”就是...)。 本文所用柳田圣山之注释整理 本;《禅?语录3:初期?禅史II》(东京:筑摩, 昭54再刷), 页154~155 (以下于注文中,简称《...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648444.html
-
具知 根、三无漏根等,可见不会有无根众生。 54页 若无六根而还是众生,则一切无情草木石等皆是众生。“不 及”过失是说:众生本来就应具六根,既无六根,何能称众 生,故“无根众生”这个名词根本...此四义名为佛子。”(注54)此相当于《宝性论》所说: “大乘信为子,般若以为母,禅胎大悲乳,诸佛如实子 。”(注55) 从佛性的因相信─→般若─→禅定─→大悲,可见佛性 代表著佛子起信、修行(...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49.html
-
共二门。 (e)顿教之因果一门。 (f)共十地(“干慧地已上”)因果一门(注54)。 (g)从十“信”至不共“十地”之因果共五门(注55)。 从引文把初教之因果、熟教因果列于小乘声闻、辟支佛之...》卷35,页82中。 364页 (注 53) 卷1下,《大正藏》卷35,页27中~下。 (注 54)“干慧地已上菩萨及佛”一语,当是指《大品般若 经?发趣品》第20所举出的“十地”。这十地以“...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
-
经说:“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一乘)”(注54)。“阿 罗汉辟支佛有余过,非第一清净,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注55) 二乘之“有余过”,是因为他们为“无明住地”烦恼所覆障,故只能 证得“有余过...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6.html
-
而未说明修法,其具体的修法则出自《文殊师利问经》(注53)与《文殊说般若经》(注54)。今引《止观》文句,依次说明其身、口、意三业的修持如下:身开常坐,遮行住卧。或可处众,独则弥善。居一静室,或空闲也...藏》卷八,页731上~中。
(注 53)《文殊师利问经》:“于九十日修无我想,端坐专念,不杂思惟。除食及经行、大小便时,悉不得起。”《大正藏》卷一四,页507上。
(注 54)《文殊说般若经》:“...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
-
提供给女性,在女儿、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之外,还可以选择出 家 [39]同注9,页54。 [40]同注37,页93-94。 [41]同前,页82。凡是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英文的名词有单、...
陈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548488.html
-
善根回向愿生极乐。[54] 六波罗蜜 见众生有三毒、四病。 令我国土中众生,无四种病;冷、热、风病三种杂病,及三毒病。 阿弥陀佛国,亦无有诸痛痒,亦无复有诸恶臭处。[55] 六波罗蜜 见...,页270b16-22。 [52] 《无量寿经》,页273b27-c1。 [53] 《无量寿经》,页269a15-18。第四十二愿。 [54] 《大宝积经》,〈无量如来会〉,页93c26-29。...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748512.html
-
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注54 可见大慧以为疑情妄念起时,劝人但从看个话头入手,以话头来定住疑情。那个话头最为常用?他常举“僧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意作么 生。19.六祖不思善恶乃至密语密意尽在汝边。20.五祖道:赵州狗子无佛性也胜拈儿十万,如何。 注53《大慧禅师语录》卷23,页911上。 注54《大慧禅师...
林义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2348659.html
-
,娘、莽布支尚囊又顺服苏毗”(《敦煌本历史》赞普传记第四54页第六65—66页)。这也可证明苏毗虽早被兼并后又叛离,在父死后松赞时乃重复收抚之,而且就是在他幼年亲政时之事。该书又说:“赞普父王伦赞升遐...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5248735.html
-
肩上,顶礼佛足。 53、尊者婆罗门波婆离及其弟子欢喜悦乐,伏于世尊足下,恭敬礼拜。 54、薄伽梵曰:“婆罗门波婆离及诸弟子当欢喜,汝少年亦当欢喜,永得长生。” 55、“波婆离、汝及众人等若有想问之...
(日)松本文三郎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034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