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像,万像不现其中,此将为妙。何为故?如来以无分别智,能分别一切,岂有分别之心,而能分别一切?”[38]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所谓“虽有见闻觉知,而常空寂”,亦即&...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3042646.html
-
不管他原有的资质如何好,如何聪慧,也必须“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然后才能不断地进步。假如整天与不良的人处在一起,那么最后连身陷刑网时还糊里糊涂呢!所以俗话说:“不知其子视其友。”[38]他还说....[37]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38]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夫人虽有性质美而...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3142648.html
-
一卷“八识规矩颂解”以及一篇短文“唯识略解”。他强调:“有志于出世而荷担道法,若性、若相、若禅宗,敢不竭诚而留神(于唯识之书)哉?”(注38) 七、一雨通润(一五六五--一六二四):他是明末佛教界的...○五页。 (注 38) “唯识略解”。 续藏九八,五八一页上。 (注 39) (a)“圆觉经近释”六卷, 续藏十六册。 (b) “楞严经合辙”十卷, 续藏廿二册。 (c) “楞伽经合辙”八卷,...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042658.html
-
以阿赖耶识所摄杂染种子为因,生起一切虚妄分别之识,即妄心。由此妄心增上,而有妄境界之识生起。妄境界之识又返熏习妄心所摄之阿赖耶识[38],使妄心虚妄分别愈加坚固。由妄心虚妄分别,众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根本)无明作为杂染有为法,不可能与阿赖耶识分开。这样,在会通时,可将根本无明诠释为阿赖耶识。 [38]《起信论》原文是妄境界熏习妄心,此处的妄心可指一切虚妄分别之识,但实指阿赖耶识。 [39...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642667.html
-
因果理应尔故。
”(38)这两段引文都说本识与种子是非一非异,并没有像玄奘师资那样地偏向种识差别论。而世亲的《摄论释》卷三,对前引摄论的“不一不异”乙文,有...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442675.html
-
Le《Tokharien B》Langue de Koutcha, Journal Asiatique 1913, Sept. -Oct. p. 311~38。此文馮承鈞譯為中文︰〈所謂乙種吐火羅語即...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2442716.html
-
异义,而要归于一源。”(页235)见杜洁祥编《中国佛寺志汇编》一辑,台北,明文书局,1980。 [35] ,见T46、831c。 [36] 《续》95、416a。 [37] 注同上。 [38]...阐提断修善尽,但性善在;佛断修恶尽,但性恶在。[38] 一阐提人虽断修善尽,以不断性善故,因不能了达性善,终可为善所薰染,遇好因缘而修善得起,得以渐渐广治诸恶,究竟成佛。[39]果觉佛已断修恶尽,虽不断...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642741.html
-
。對人才的高度重視,促使教內各種佛學院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至2001年,大陸已有各級佛學院所38所,每年都有大批畢業生走出校門,人才奇缺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對佛教教育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對“...
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3342775.html
-
38]就这种研究强调“理想类型”而言,它似乎应当属于我所谓哲学式的研究,其实不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这样论述“理想类型”的产生: 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的解析”而将...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3842782.html
-
本能 ( 注 38) 30 页 再者, 当代西方批评家赫胥黎 ( A.Huxley ) 也曾说过︰ “比起中国道家和佛教,基督教对自然的态度,一直是感觉迟钝得令人惊奇, 并且表现出专横...它拾起并带回茅蓬。 这位和尚看到这种情形, 很高兴地认为找到了真正的师父。 38 页 注 释 注 1: 吉藏著,《大乘玄论》,《大正藏》卷 45,页 35 37 上。可参考汤用彤著,《...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4142786.html